Workflow
数字竞争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建立平台反垄断的“免疫系统” 构建数字竞争新优势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 (征求意见稿)》解读
中国经济网· 2025-11-16 17:59
文章核心观点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旨在引导平台经营者建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合规保障”的合规框架,从源头预防垄断行为,以平衡创新发展与市场公平竞争 [2][3] - 《指引》是全球数字竞争治理的中国方案,通过列举算法共谋、“二选一”等8个风险示例,为平台提供清晰可操作的合规指导,将监管从事后惩戒扩展到事前预防 [3][4] - 平台规则审查和算法筛查是平台常态化反垄断合规的关键举措,有助于穿透“算法黑箱”,防止管理者优势不当外溢,维护平台经济秩序的效率和公平 [11][12] 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影响与监管必要性 - 互联网平台凭借规模经济、网络效应等具备管理者优势,其跨市场竞争行为如“二选一”、差别待遇等可能排除、限制竞争,危害公平竞争机制 [1] - 平台经济具有双边市场属性,垄断行为隐蔽性、技术性显著,合规复杂性高,需通过《指引》降低《反垄断法》实施的社会成本 [2] 《指引》的原则与制度创新 - 《指引》采用共治模式破解双边市场监管难题,通过“软法引导”为企业留出创新发展空间,使合规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3] - 制度兼具确定性和灵活性,结合演绎与归纳逻辑,聚焦平台典型合规场景,实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效果 [4] - 构建自查自治的“一站式”参考,框架分为五章共38条,体现平台经营者视角和风险导向的合规建设思路 [6] 风险识别与管理机制 - 风险识别部分将一般性因素与针对性示例结合,以三段式呈现垄断行为:含义界定、平台特殊表现形式及高风险行为模式 [7] - 风险管理涵盖人员、业务、重点领域三个方面,强调贯穿业务全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防控,并采用平台规则审查和算法筛查等靶向措施 [8] - 合规保障机制要求平台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包括合规机构设置、合规汇报、培训、考核与监督,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嵌入业务活动 [9] 合规管理的实施原则与常态化措施 - 合规管理需遵循针对性、全面性、穿透性、持续性四项原则,强调合规工作需全链条覆盖并建立长效机制 [10] - 平台规则审查旨在修正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条款,保障平台内经营者的公平参与权和消费者自由选择权 [11] - 算法筛查通过审查算法逻辑与数据流,防止算法滥用,确保其运行符合公平竞争原则,是平台“限权”的关键技术手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