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经济公平性
icon
搜索文档
平台应慎用定价干预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9 11:51
平台与商家的定价权博弈 - 平台通过"调价助手"等工具擅自下调酒店价格,引发商家对定价权归属的争议 [2] - OTA平台普遍具备价格干预功能,强制程度不一,商家虽可手动调回但经营节奏被打乱 [2] - 平台兼具市场与企业双重属性,通过流量分配权(如美团"必住榜"、抖音算法)间接影响商家定价能力 [2] 平台定价干预的多样化形式 - 直接定价:多见于平台自营业务,可能通过流量倾斜制造不公平竞争 [3] - 参考价/指导价:商家虽可偏离但多数选择遵从 [3] - 限价条款:如"全网最低价"要求,成为平台间争夺定价权的工具 [3] - 当前事件中平台行为介于参考价与限价之间,商家为维持排名被迫接受调价 [3] 定价权博弈的动态性 - 大型酒店品牌能自主调价且较少受平台干预,中小商家则更依赖平台规则 [3] - 定价权实质是商家品牌价值、市场地位与平台动态博弈的结果 [3] - 平台算法定价宣称提升效率,但可能以牺牲多方利益为代价 [3] 过度干预的市场扭曲效应 - 商家被迫降低成本导致质量下降(如餐厅缩减分量、民宿使用廉价床品) [4] - 消费者面临长期选择减少和质量下降风险,短期低价优惠不可持续 [4] - 市场创新活力受抑制,可能形成算法合谋与隐性垄断 [4] 定价权边界与行业建议 - 平台需区分建议性调整与强制性控制,明确"合理干预"情形 [4] - 应提升算法透明度,与商家明确调价机制 [4] - 建议建立内部定价合规审查机制,评估策略对多方的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