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整体性认知
icon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肖仰华:AI的尽头是人文
腾讯研究院· 2025-10-23 16:30
AI对人类能力的双重影响 - AI技术同时引发人类能力的升智和降智效应,这是技术进步伴随的普遍现象[3] - AI无限放大了人类的心智与智力能力,触及人之为人的核心反思与思考能力[7] - 滥用和过度依赖AI会导致人类自主思考能力削弱,可能引发心智倒退[8] - AI能显著提升生产力,拉平多数人的能力分布,使普通人也能解决复杂问题[7] AI时代的生产与消费变革 - 生产端人类从直接生产者转为生产监督者,负责监理知识与内容生产的流程[8] - 消费端人类将转为"终极消费者",由个人AI代理进行内容筛选和分级消费[3][8] - 未来将出现面向AI代理的生产与营销模式,这将引发深远的生态影响[3][8] - AI将全面侵入社会各个毛细血管,社会将经历震荡与阵痛期[10] AI能力外包的风险与边界 - 能力外包可能反噬主体,当人尚未具备专业能力就交给AI,会失去发展该能力的机会[3][11] - 安全外包的条件是使用者已是该事项专家,具备足够的判别力与监督力[3][11] - 从人性角度,人难以拒绝提高舒适度与效率的诱惑,可能导致能力倒退[10] - 部分人类个体可能因技术诱惑而沉沦,但人类整体不会倒退[10] AI时代的社会结构变革 - AI时代可能走向2%和98%的社会结构,极少数人完成绝大部分生产[3][11] - 社会需要新机制维持消费繁荣与秩序稳定,如类似"给每人发钱"的方案[11] - AI将带来人的"全面自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妥善安置这种自由[3][12] - 必须重视全面自由后的伦理与人文问题,避免人在自由中沉沦[3][12] 人机能力边界与意识问题 - AI短期内在高阶认知上会无限接近人类,但难以逾越高阶心智能力[4][14] - AI缺乏由自我意识及内在心理驱动支撑的内在动机[4][14] - 人类水平意识的生成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身体、群体和进化环境[15][16] - 没有会毁灭的身体就难以理解有限与无限,缺乏存在感的激发[15] 人文学科在AI时代的重要性 - AI发展的尽头是人文,关于人的一切学科对AI发展至关重要[4][18] - 计算机是实现手段,人文社科提供原则、标准、目标与边界[4][19] - 应大力发展新文科,人文社科学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与AI素养[4][19] - AI要进入千行万业必须与人类社会对齐,需要人文社科提供价值观和伦理标准[19] AI时代的教育与个人发展 - 未来教育应培养机器不擅长而人更有优势的能力[22] - 从知识技能转向智慧培养,重点是判断力、批判力和品鉴力[4][22] - 框架构思能力比细节执行更重要,人应负责搭建结构与提出好问题[22] - 责任与品格等软品质更显珍贵,机器难以替代人的主体责任[22] AI时代的人类意义坐标 - 借鉴中国古代向内追求的传统,内心强大的人在AI时代更从容[5][23] - 要么向内修为,要么向外探索深空、海洋、历史,构成人的意义坐标[5][23] - 需要开启新的大航海时代,为人类开辟开疆拓土的机会[3][26] - 只要为几十亿人开辟足够多开创性工作机会,人就有用武之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