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多样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让传统继续呼吸 从拉美经验看“活态遗产”的全球意义
金融时报· 2025-10-24 10:02
10月17日,副中心的大运河畔响起"北京国际非遗周"的鼓点。来自世界各地的手艺人、音乐家、表演 者、学者与观众汇聚一堂,试图回答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问题:传统在今天,还能怎样"活下去"? 传统不再是"过去式" 在信息时代,我们习惯用"创新"定义未来,却很少意识到,传统其实也是创新的一种。它不是停留在博 物馆里的遗物,而是被反复使用、不断更新的"活的语言"。那些看似古老的仪式、手艺与节庆,并非过 去的残响,而是当代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抵抗遗忘、对抗快节奏焦虑的方式。 在墨西哥、秘鲁、巴西这些拉丁美洲国家的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已被重新定义 为一种社会能量。它不只是怀旧的对象,而是当代社会的动力源泉,是连接身份、记忆与共同体的活力 之脉。 拉美的启示:让遗产回到人间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非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玛雅、印加、阿兹特克等古老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殖 民、被重塑,又被重新发现。正是这种多重叠合的文化记忆,使拉美的"活态遗产"成为全球文化保护理 念的先驱。 当非遗遇见全球化 有人说,全球化是一场"文化的快消革命"。在快节奏的经济逻辑下,传统往往被包装成"旅游符号",成 为被观看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