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寻根
icon
搜索文档
8国180名华裔青少年在海南寻根研学
海南日报· 2025-07-11 09:54
研学活动概况 - 2025"中国寻根之旅·圆梦自贸港"夏季研学活动在海南大学开营 由侨联主办 省侨联和海口市旅文局承办 [1] - 活动吸引来自德国等8个国家的180名华裔青少年参与 行程覆盖海口 三亚 琼海 万宁四个市县 [1] - 活动为期10天 包含省博物馆 骑楼老街 琼台书院等文化地标及天涯海角 崖州湾科技城等现代景点 [1] 活动内容设计 - 采用"非遗技艺+历史探访+现代发展"三维主线 包含黎族制陶 帆船体验等沉浸式项目 [1][2] - 特色活动包括游船夜游 热带植物园参观等 突出海南自然人文与自贸港建设成果 [1] - 参与者将体验椰子鸡等地域美食 感受海南独特文化 [1] 活动战略意义 - 定位为文化寻根与国际对话平台 促进华裔青少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者 [2] - 通过实地探访让参与者直观了解海南地理人文优势与自贸港发展活力 [2] - 活动强化海南"国际旅游岛+自贸港"双品牌形象 展示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1][2]
被唤醒的价值认知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话剧《树魂》主题分析 - 核心观点:话剧《树魂》通过林守根一家三代与山林的命运交织,揭示了人与自然从对抗到共生的过程,展现了生态伦理与文化寻根的深刻主题 [1][2][3] 剧情内容 - 剧情主线:林守根因红军号手的牺牲而承诺守护山林,日复一日植树造林,最终形成大片林地,展现了对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1] - 冲突点:速生林被出售时,林守根痛心疾首,体现了他对树木的生态自觉与情感依赖 [1] - 角色转变:次子林长茂从“背叛者”转变为生态经济推动者,象征生态意识的觉醒与乡土精神的回归 [2] 艺术与思想深度 - 意象系统:军号意象既是革命历史的回响,也是生态觉醒的号角,与山林、亲情等共同构建了剧作的象征意义 [2] - 生态反思:剧中探讨“树的价值”与现代文明价值观的冲突,质问为何活生生的树木抵不上一纸合同 [2] - 文化传承:林守根的守林行为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长子林长青则在经济压力下平衡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2] 现实意义与影响 - 生态文明演进:从毁林教训到生态经济共赢模式,《树魂》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演进轨迹 [3] - 结局寓意:结尾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场景,象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3] - 观众影响:话剧唤醒观众对生态价值的认知,而非简单的环保意识 [3]
以优质“文化IP”焕新文旅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28 06:05
文旅产业文化IP打造 - 德令哈市以海子诗歌为核心打造文化IP 建成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海子诗歌陈列馆 包含手稿 照片 文献资料 诗集 书法作品等珍贵物品 [1] - 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 多媒体诗歌朗诵 创作互动体验等形式创新文化表达 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举办诗歌节 文学沙龙等活动 将静态诗歌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体验 [1] - 去年该馆吸引16万游客到访 为户籍人口不足8万的德令哈市文旅产业注入活力 游客接待量达本地人口2倍 [1]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文旅产业面临同质化困境 游客需求从"到此一游"转向"文化寻根" 需通过深挖文化内核打造差异化IP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优质文化IP需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 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失真 防止标准化复制引发打卡疲劳和价值透支 [2] - 成功IP需具备三大要素:深度文化内涵挖掘 创新表达形式设计 跨界融合与持续运营推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