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吉视传媒:文化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5: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 [1] 主营业务发展 - 在有线电视主业基础上发展高附加值文化服务产品 [1] - 通过"吉视云视频点播平台"提供多元化视频点播内容 [1] - 数智生活平台提供互动电视、电子商务、缴费、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全场景服务 [1] - 实行"有线电视+IPTV"一体化运营 完善增值业务体系 [1] - 完成媒资版权统一 节约采购成本 实现有线电视与IPTV业务双向赋能 [1] 数字化转型 - 以AI、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广电产业变革 [1] - 积极部署大模型本地化 与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合作 [1] - 根据客户业务特点、数据安全要求和硬件设施进行定制化部署 [1] - 打造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垂直领域大模型"吉林文旅大模型" [2] - 文旅大模型深度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 [2] - 在智能导游、旅游路线推荐和文化IP打造等场景发挥作用 [2] 数据要素业务 - 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吉林省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 [2] - 加速数据价值转化与释放 [2] - 作为会长单位牵头举办"数据要素发展大会" [2] - 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强化区域数字经济布局枢纽地位 [2] 未来战略 - 深化数字化转型 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差异化路径 [2] - 放大"广电科技+文化IP"品牌影响力 [2] - 发挥区域优势 推进大众市场"拓增量、稳存量"计划 [2] - 加强政企合作 拓展数据服务业务 [2] - 优化业务结构 挖掘高附加值文化服务产品 [2]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收官 220万人次参与 文博会再拓“朋友圈”
广州日报· 2025-05-27 03:2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1] - 展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模式,设置8大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265家 [1][4] - 主场馆、52个分会场吸引220多万人次参与,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展示交易投融资项目超4000项 [1][4]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汇聚60余家AI领域头部企业和新锐品牌,展示机器人弹奏钢琴、人机对弈等"黑科技" [2] - 推出AI吉祥物"小水滴"及"AI+文创""AI+导览""AI+研学"三大创新模式,标志文化数字化转型加速 [2] 国际化与文创发展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参与度创历史之最 [2] - "文创中国"展区面积由1300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100余家机构携重磅IP亮相,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等产品成爆款 [2][4] 创新活动与交易转化 - 举办超200项新品发布活动,推出多项"首发首秀",新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示50余项演艺项目 [2][4] - 首次设置"离境退税专区",结合"消费季"与线上热销榜单推动文化内容从"看展"向"消费"转化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延伸 - 广东省发布多项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出文商旅系列活动延伸会展经济链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