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会展
icon
搜索文档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闭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2:25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参展单位达912家 较上届增长近40% 其中外省展商占比65% [1] - 现场累计参观人次近16万 较上届增长23% 线上受众突破5.2亿人次 [1] - 组织1213场展演 1133个互动项目 286场推广活动 现场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 [4] 国际化与产业合作 - 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130家国际机构与企业参展 [1] - 57位境外头部旅行商实地考察运河沿线文旅资源 [1] - 412家采购商签订近千份意向协议 现场意向交易额达2.98亿元 [4] 科技与创新应用 - 国内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VR大空间展3天接待2300余人次 [2] - 39台文旅机器人参展 云幕智造首发两款新品 [2] - 线上平台促成意向交易额2.8亿元 页面访问量超3.6亿次 [4] 文创与消费表现 - 三大文创展区展示1500余种产品 互动打卡达10万人次 销售额251万元 [3] - "苏超"系列文创及非遗产品销售额达107万元 [2] - 运河非遗专区展示80个非遗项目 6000件展品 [3] 受众结构与体验升级 - 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60% 其中近50%为家庭亲子游群体 [3] - 线上平台成功匹配洽谈超3.94万条 配对成功率超48% [4] - 首次实现"展区即景区商区街区"融合模式 [4]
近2000家企业参展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科技含量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3:33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全球35个国家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 规模创历届之最 [1] -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举办 主会场设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 [1] 展馆设置与主题分布 - 主会场分为七个主题展馆 第一和第二展馆为文化产业综合馆 展示山西省各市及各领域文化发展成果 [1] - 第三展馆为文化科技馆 展示数字创意、动漫游戏、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 [1] 科技与创新亮点 - 参展企业涵盖新型旅游装备、智能体育、智慧文物、虚拟现实等领域 [1] - 展示机器狗、仿生机器人、低空驾驶、无人导览、地下考古方舱等新产品 [1] 文创展品与特色展区 - 文创展品覆盖传统工艺、特色非遗、红色文创、创意设计等七大类别 [2] - 首次设立"文创山西"主题展区 集中展示红色文创、时尚潮玩、官方文创三大核心板块 [2] - 文创展品呈现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特色IP生活化转型等四大亮点 [2] 文化活动与展会历史 - 策划"1+3+N"系列文化活动 包括重点项目签约、典型案例发布及特色活动 [2] - 山西文博会自2013年起每两年一届 已成功举办六届 是该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展会 [2]
数字赋能内蒙古文博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0:47
文博会概况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见北疆智汇文博"为主题 [1] - 设置北疆文化、文化科技、智慧旅游等9大展区 [1] - 吸引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参展 [1] 数字技术应用 - AI机器人与舞剧演员共同巡演展示文化融合 [1] - 3D虚拟试衣镜和"飞跃内蒙古"数字体验项目增强互动性 [1] - XR未来影院实现从静态观赏到动态沉浸体验的升级 [1] - "智能草原气味体验"项目提供多感官文化体验 [1] 智慧旅游创新 - 机器人咖啡吧50秒完成咖啡制作 [2] - 智能温控服饰2秒实现38℃至55℃温度调节 [2] - 智慧旅游展区全景展示户外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2] 国际文化交流 - 国际展区面积扩容20% [2] - 俄罗斯、蒙古国等20余国展商带来文化产品 [2] - 同步进行跨国文化交流展演活动 [2] 观众反馈 - 游客通过AI技术近距离接触北疆文化并沉浸式游览草原 [1] - 市民体验XR影院后对逼真历史人物刻画表示震撼 [1]
深汕协作绽新彩,汕尾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成果亮相深圳文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5-28 01:00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这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实效最强、影响最广的展会 [2][3] - 本届文博会汇聚全球文化精品 成为展示区域协作成果的重要窗口 深汕协作通过双馆联动、直播助农、文旅推介等形式展现汕尾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成果 [4][5] 双馆联动展示 - 汕尾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馆打造"山容海纳 遇见汕尾"主题馆 设置七大主题展区 包括非遗工艺品、文创产品、珠宝首饰、美食等 吸引大量参观者 [9][11][12][13] - 捷胜馆作为唯一镇级展馆 展示海胆美食、紫菜酥饼等特色产品及传统技艺 汕尾市胆记食品有限公司海胆丸子产品几小时内售罄 首日即收获18位意向客户 [16][17][22][25][26] 直播助农与电商融合 - 文博会青苹果直播电商产业园分会场探索"直播+"产业融合新路径 举办多场主题活动 涵盖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领域 [28][29][30] - 深圳驻上英镇帮扶工作队联合陆丰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助农直播专场 推介六大特色农副产品 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 [36][37][38] 文旅产业升级 - 汕尾在文旅资源推广大会上重点推介龟龄岛、屿仔岛等八大岛屿 提出"八岛联动"开发计划 规划新增码头、游艇俱乐部及航线 [44][45] - 深汕协作推动6处基地纳入省职工疗休养名录 发布深汕乡村疗休养线路 组织500余名湾区职工劳模在汕尾开展活动 并举办"深汕杯"象棋大师赛等文体赛事 [49][50][51] 深汕协作成果 - 通过非遗活化、直播助农、文旅融合等形式 深汕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未来将继续深化帮扶 推动汕尾文化产业发展 [52][53]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收官 220万人次参与 文博会再拓“朋友圈”
广州日报· 2025-05-27 03:2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1] - 展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模式,设置8大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265家 [1][4] - 主场馆、52个分会场吸引220多万人次参与,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展示交易投融资项目超4000项 [1][4]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汇聚60余家AI领域头部企业和新锐品牌,展示机器人弹奏钢琴、人机对弈等"黑科技" [2] - 推出AI吉祥物"小水滴"及"AI+文创""AI+导览""AI+研学"三大创新模式,标志文化数字化转型加速 [2] 国际化与文创发展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参与度创历史之最 [2] - "文创中国"展区面积由1300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100余家机构携重磅IP亮相,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等产品成爆款 [2][4] 创新活动与交易转化 - 举办超200项新品发布活动,推出多项"首发首秀",新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示50余项演艺项目 [2][4] - 首次设置"离境退税专区",结合"消费季"与线上热销榜单推动文化内容从"看展"向"消费"转化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延伸 - 广东省发布多项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出文商旅系列活动延伸会展经济链条 [3]
文博会变身超级卖场 离境退税专区+直播矩阵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4 09:16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参展机构达6000多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较上届增加265家 [1] - 预计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展示与交易投融资项目4000多个 [1] 冰雪经济与体育消费 - 滑雪场首次在文博会展示造雪机,打造冰雪+科技+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2] -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首次举办订货会,涉及15家生产商和30多家零售商企业 [3] 交易促进措施 - 推出22项促交易措施,首次设立"离境退税专区",境外消费者可体验"即买即退" [4] - 外国客商和游客可现场办理退税手续并领取现金退税款 [4] 数字化与交易场景创新 - 组委会打造"文博会消费季",首次推出热销商品榜单,展品与直播联动 [6] - 现场设置几十家直播间,通过新品发布会和产业推介会提前配对,展中达成交易效果显著 [8]
“文化沙漠”何以长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23 22:22
市场与产业 - 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展馆面积从4.5万平方米扩展到1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700多家增至6280家,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1] - 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累计超过4.5万个,交易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展品累计超过200万种[3] -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全市GDP比重由4%增长至8%[5] -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51.5%、全国9.1%,同比增长12.1%[6] 科技赋能 - 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密度居全国第一,依托科技创新实力探索出"文化+科技"发展模式[7] - 2024年深圳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8] - 本届文博会设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展示AI全应用场景、AR头显技术、机器人等前沿产品[7] 国际化发展 - 文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由最初50个增至110个,海外参展商达305家,国际化占比提升到20%[9] - 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从60多家增加到70多家,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0] - 本届文博会增设文化出海展区、世界与中国青年文创项目孵化展区,助推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9]
文博会构筑七大超级平台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昨日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5-23 01:56
文博会平台价值 - 文博会已从展示平台升级为集交易、投融资、发布、共创、贸易、传播、展示于一体的"七大超级平台"[1] - 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全球4.5万家文化企业,展示展品超200万种[2] - 累计促成超7万个投融资项目落地,本届组织近200场招商签约活动[3] 科技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头部企业展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4] - AI贯穿全流程服务,包括迎宾导览、智能翻译、直播等功能[4] - "AI+文化"深度融合体现在影视制作、版权评估、非遗修复等领域[4] 国际化发展 - 国际化占比达20%,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吸引3.5万名海外专业观众[2][6] - 新设"文化出海展区"推动110个国家采购商对接[6] - 香港馆展示非遗老字号、潮流玩具及影视漫画IP[6] 交易创新模式 - 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数智文博会"[2] - 通过"展会+直播+电商"模式推动参展商品成为爆款[7][8] - 馆内发布区个数比上届翻番,重点活动实现倍增扩容[3] 产业带动效应 -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20%,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12875.08亿元[9] - 多媒体游戏动漫、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业态贡献超5800亿元产值[9] - 16个新兴业态同比增长12.2%,凸显文化创新对经济转型的支撑[9] 传统文化创新 - 推动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深度融合,打造"东方美学·诗意生活"主题展区[5] - 腾讯"了不起的甲骨文"等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破圈融合[5] - 潮州功夫茶会雅集复刻宋代文人风雅[5]
国家级平台赋能县域发展 文博会首设乡村文化振兴展区
深圳商报· 2025-05-21 04:04
文博会乡村文化振兴展区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创新设立乡村文化振兴展区 [1] - 展区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指导,联合宏博昌荣传媒集团、视觉中国等10余家机构共同打造 [1] - 展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聚焦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及乡村振兴重点县域 [1] 展区内容与模式 - 采用"文化+产业"双轨展示模式,涵盖县域文旅、文创及特色物产三大维度 [1] - 精选20余个乡村振兴标杆县和近百家单位参展 [1] - 设置"县域主题馆""文旅推介""招商发布"三大板块,系统呈现乡村振兴成果 [1] 展区核心亮点 - 县域主题馆矩阵展示人文历史、文旅景区、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内容,使乡村文化"可触可感" [2] - 依托文博会传播矩阵引擎,推动县域IP"火出圈" [2] - 金融推介会搭建"零时差"资源对接平台,集中展示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文创等资源 [2] 展区功能与意义 - 构建"文化传播-品牌打造-产业赋能"三位一体平台,联动政企媒资源 [1] - 推动县域经济从"输血"到"造血"转型升级 [1] - 通过文博会国际窗口展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提供可复制经验范本 [1]
6280家展商、超12万件文化展品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下周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7:10
5月1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 会")新闻发布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会上获悉,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举行,主会场设在深圳 国际会展中心,将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 据介绍,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广电总局轮值主 办,深圳市政府承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共计将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 进行展示与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文博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优必选、元象、影石创新、洲明科技、乐聚机器人等60 多家知名企业悉数亮相,由此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AI重塑文博会。 超12万件文化产品集中亮相 发布会上,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蕾首先介绍了第二十一届文博 会的总体安排和筹备情况。 本届展会共组织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 企业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