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获得感
搜索文档
大地风华|收获的味道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 "十四五"时期文化创造活力涌动,文化服务迭代升级,文化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6] -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要素[6] 线下文化教育与社群活动 - 夜校课程如茶艺、插花、古琴和声乐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退休人员丰富生活,年轻人解压提升魅力[8][9] - 夜校声乐课教师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内容成为"网红",课程需抢购,教学形式风趣互动性强[8] - 夜校学习提升个人技能如发音咬字识谱,增强自信并促进家庭沟通,被称为"精神按摩"[9] - 夜校活动启发社区服务,如"微光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辅导,茶艺师计划进社区传承文化[10] 传统戏曲创新与市场表现 - 越剧《我的大观园》巡演10余城市50余场,累计票房收入7000余万元,观众约9万人次[13] - 传统戏曲面临从业者流失挑战,毕业班30多人仅极少数留下做演员,行业需更多耐心[13] - 越剧通过社交媒体如小视频积累关注者,点赞量达数十万至百万,吸引年轻观众[14] -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和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推动年轻人关注越剧[15] 数字微短剧行业规模与内容趋势 - 2025年微短剧上线3万多部,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数近七成[18] - 微短剧需引发情感、文化与叙事三重共鸣,如《家里家外》首周播放量3亿,《弄潮》获深层认可[18] - 微短剧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傩戏》普及非遗知识,社交平台相关科普内容激增[19] - 行业向精品化发展,强调尊重文化原真性、讲好故事和采用年轻语态[19]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与文化影响 - 网络文学作品如《天道图书馆》推出英文版后受海外读者关注,推动中文学习兴趣[22] - 作品传播带来稳定收入,作者从工地板房写作发展到与全球读者交流,体现文化获得感[23] -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反映国家全球影响力提升,故事内核如成长奋斗具有跨文化共通性[23] 公共文化设施无障碍服务建设 - 中国盲文图书馆牵头建成视障服务网络,盲人阅览室1659个,配备智能听书机近19万台[25] - 无障碍电影服务发展,全国志愿者参与讲解,互联网平台"无障碍剧场"提供超2000部影视剧[25]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后博物馆如故宫提供触摸体验,视障人士文化权益得到落实[26] 戏剧演出市场与观众体验 - 学生公益票和惠民政策降低观剧成本,门票价格100元、80元或免费,使戏剧融入日常生活[30] - 江浙沪交通便利推动跨城观剧,经典剧目巡演经久不衰,新作和海外引进作品数量繁多[31] - 观众观剧161场写随感14万余字,戏剧培养美学感知和逻辑思维,增强人际联结与情感共鸣[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