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时代摘要》第三季对话田沁鑫:探寻戏剧人生与时代共鸣
新华网· 2025-08-12 14:00
核心观点 - 田沁鑫的艺术成长经历体现对戏剧的执着追求与多元融合的创新理念 其导演生涯受体操训练 京剧学习及传统文化滋养的深刻影响 形成独特创作风格 [1][4][7][8] - 摘要酒作为栏目赞助方 通过"争上游"品牌理念与艺术家的卓越追求形成共鸣 强化品牌高端定位与文化关联性 [1][11][13] 成长经历与艺术积淀 - 童年经历体操训练 在70余人班级中成绩一度位列倒数第三 但培养坚韧性格 [4] - 京剧学习经历与体操西方肢体表达形成互补 虽未成为专业演员但为导演创作提供独特视角 [4][7] - 长期观剧习惯积累戏剧理解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考试获剧目分析第一名 [5] - 多元背景包括绘画熏陶 电影学院旁听及广告从业经历 为导演职业提供跨领域支撑 [7] 创作理念与艺术成就 - 创作融合舞蹈 戏曲 戏剧及多媒体技术 如《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采用实时传输技术呈现历史叙事 [10][11] - 作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 借鉴《三言二拍》等古典小说素材 强化故事叙述能力 [8] - 作品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戏剧魅力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 [11] 品牌关联与栏目定位 - 栏目聚焦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与文化发展 通过行业领军者故事传递摘要酒"争上游"理念 [13] - 品牌通过赞助文化栏目强化高端势能 关联艺术卓越追求与产品品质象征 [1][11][13]
何以中国丨一纸风华传古今 “年画+”绘就新画卷
央广网· 2025-08-07 15:19
杨柳青年画文化传承与创新 - 杨柳青年画拥有400多年历史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色彩艳丽 构图饱满 做工精细著称[5] - 年画制作包含勾 刻 印 绘 裱五道核心工序 其中人物脸部彩绘有近20步精细流程[6] - 第七代传承人张宏通过融入生肖文化(如"福牛顶盛""如虎添亿")和当代审美进行创新 作品受到年轻人和国际学生欢迎[8] 古镇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 杨柳青古镇打造"年画+"沉浸式体验场景 包括"年画里"长廊 年画主题民宿 运河居酒屋等文旅业态[10][11][14] - 截至2025年6月末 古镇商户累计营收约1560.5万元 同比增长106.4% 客流人数约324.1万人 同比增长115.8%[15] - 西青区文旅局推动年画IP活化 未来将围绕文创产品 互动体验 商业服务等维度升级至3.0版本[11][15] 文创产品开发与跨界合作 - 文创产品从单一摆台扩展至泥塑摆件 折扇 充电宝 帆布袋 水杯 T恤等实用品类 其中鲤鱼图案帆布袋最受外国游客喜爱[16][18][20] - 设计遵循年画传统口诀"短胳膊短腿大脑壳 小鼻子大眼儿没有脖" 同时创新加入荷花等元素提升接受度[18] - 西青区旅游集散中心联动天津高校 引入学生创作二次元徽章等新鲜设计 持续注入创新血液[18] 非遗技艺与现代消费融合 - 将年画与茶百戏两项非遗结合 顾客可在茶汤浮沫上勾勒年画纹样 实现"年画印茶咖"的互动体验[14] - 通过光影魔法 立体雕塑 呼吸灯墙等技术手段 将传统年画场景转化为可触摸 可感知的沉浸式空间[10][11] - 古镇夜间消费场景显著提升 游客可乘船观水上剧场表演 体验"灯影桨声"的运河文化氛围[15]
贵州省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举措 - 建立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并引入区块链技术 提供快捷高效安全的版权登记服务 [1] - 2020至2024年连续5年开展民族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服务工程 覆盖全省9个市州70多个县区 [1] - 设立15家版权服务工作站和5家贸易基地分中心 打通版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1] 版权推广与品牌建设 - 常态化组织直播带货 云展览 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打造贵版流金版权工作品牌 [2] - 推动苗绣 蜡染 银饰等作品亮相国际展会 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2] - 围绕黄小西 村超 村BA等重点文旅IP加大整理提炼力度 [2] 版权资源体系建设 - 累计登记特色民间文艺作品超过6万件 [3] - 开展版权知识宣讲和登记培训280余场 服务4300余家企业和个人工作室 [3] - 整理收录苗绣 蜡染等优秀作品4万余件 建设版权资源数据库 [3] 版权转化与国际输出 - 打通与沿海发达地区轻工制造企业合作渠道 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转化路径 [3] - 《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英文版即将出版 [3] - 《这就是"村BA"》将由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正式推出 [3] 未来发展重点 - 整合人财物资源夯实保护基础 激活民间文艺版权价值 [4] - 做优做强版权贸易 在更大舞台展示多彩民族文化 [4] - 推动民间文艺走出国门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4]
十大美院菁英力作集结!这场展览解锁当代艺术新图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7-16 14:10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艺途新章:中国十大美院新锐创作特展",汇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十大顶尖艺术学府的学生创作 [1] - 展期从6月28日至10月31日,地点在秦皇岛市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的不同CIRCLE当代艺术中心4F [2] 展览内容 - 展出5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 [2] - 绘画展区包括工笔画和写意画,雕塑区域展示金属与木材的结合以及传统榫卯与现代造型的融合 [2] - 新媒体艺术区运用数字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提供沉浸式体验 [2] 艺术风格与创新 - 作品风格多元,包括表现主义张力的油画、极简线条的水墨以及融合AR技术的互动装置 [1] - 作品从超现实场景解构社会现象,或从古籍纹样中汲取灵感重构传统文化符号 [1] - 展览不仅展示传统技法的传承,也体现对新兴媒介的大胆尝试 [2] 活动安排 - 展览期间将举办"青年艺术家创作沙龙"和"跨学科艺术工作坊",邀请艺术界资深学者、策展人与参展学生对话 [2] 展览意义 - 展览是对中国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预示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2]
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
新华网· 2025-07-14 16:13
展览概况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浙江周活动于7月12日开幕 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作为首日重点活动吸引各国观众关注[1] - 国家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及浙江省相关负责人出席巡展[1] - 展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 浙江省贸促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文投集团联合承办[2] 展区内容 - 设置两大主题展区:"江南之源 文脉之续"展区以青瓷 丝绸等传统工艺品呈现浙江传统工艺千年发展脉络[1] - "传习造物 匠韵新承"展区通过产品创新 技术升级案例展示传统产业焕新发展路径[1] - 展出二十余件历史经典产业创新产品 在保留文化精髓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2] 展品与技艺 - 展出多位国家级 省级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 包括嵇锡贵越窑青瓷《山花》 徐朝兴龙泉青瓷《哥弟结合三环瓶》 陆光正东阳木雕《取经》 虞金顺黄杨木雕《鱼跃》[1] - 进行宋代点茶表演和杭州刺绣等非遗技艺展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家虹现场展示杭绣分线 点绣等代表性技艺[2] - 历史经典产业原创品牌非标造物局展出多件创新产品[2] 展览成效 - 展览现场气氛热烈 观众络绎不绝 欧洲参观者评价展品技艺精湛 细节生动[1] - 金家虹表示此次是继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后第二次在世博会展示杭绣[2] - 展览通过大师作品 活态展示与创新产品等多维角度 向国际社会展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实践成果[2]
创意牡丹瓷 涌动“新国潮”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0:45
公司发展 - 洛阳牡丹瓷将唐白瓷烧制技艺与牡丹文化融合,打造出经典国礼彩绘花盘、小板壁系列、东方妞妞系列及国潮"小花匠"饰品系列 [2] - 公司拥有牡丹瓷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上百个、外观专利千余个,构建了文化创意新兴产业 [7] - 团队组建16人创新小组负责市场考察与产品开发,未来计划推出陶瓷材质唐朝侍女造型AI机器人 [7] 行业交流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全国工艺美术人才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河洛文化、牡丹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碰撞 [2] - 公司与专家学者探讨技艺创新、材料研发、市场推广等关键问题,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2] - 博览会推动中国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舞台,提升洛阳牡丹瓷品牌形象 [2] 市场表现 - 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72% [3] - 产品覆盖从瓷盘、花瓶到项链、耳坠等饰品,研发上千个品种,国潮系列瞄准年轻消费者 [7] - 牡丹瓷作为国礼赠送给190多个国家贵宾,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7] 文化传承 - 牡丹瓷学名洛阳白瓷,融合千年牡丹文化与唐白瓷技艺,创烧于2009年 [3][4] - 公司坚持守正创新,组建年轻设计团队,推动非遗文化IP年轻化 [7] - 未来计划通过AI联动等科技手段增强非遗文化科普互动性 [7] 战略规划 - 以博览会为新起点,持续提升制瓷技艺,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8][9] - 目标将牡丹瓷打造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 [7] - 通过多角度创新模式推动传统非遗在多元化潮流中传承 [7]
读懂端午新花样背后的传承与创新
证券时报· 2025-06-03 00:56
传统节日创新趋势 - 龙舟竞渡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变为注重姿态美感和群众参与性,强调"闹"的娱乐属性,使传统文化更具感染力并融入现代生活 [1] - 粽子产品出现显著创新,除传统鲜肉粽、蛋黄粽外,新增巧克力粽、菠萝水果粽等新口味,并推出重达3斤的巨型肉粽,推动粽子从节令食品向四季文化符号转变 [2] - 传统香包功能发生本质升级,从驱邪祈福的民俗物件转变为融合现代设计的时尚配饰,刺绣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使其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载体 [2] 传统文化发展策略 - 传统文化通过产品创新和形式变革适应快节奏现代社会,在保持文化基因(家国情怀、团圆期盼等)前提下实现"活态传承" [3] - 创新被证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如端午习俗通过娱乐化改造既保留内核又增强传播力,为其他传统节日提供转型范式 [3] - 行业观察到传统文化产品呈现功能延伸特征,香包从祈福工具升华为审美载体,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本质未变 [2] 产业融合现象 - 短视频平台兴起推动龙舟文化传播方式变革,竞渡活动从专业赛事转向全民参与的娱乐盛事 [1] - 食品行业出现传统与创新融合趋势,粽子通过口味多元化(如水果粽)和规格创新(3斤巨型粽)突破消费场景限制 [2] - 服饰配饰领域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商业结合,刺绣香包成为时尚单品,创造传统文化产品的溢价空间 [2]
从破浪到“破圈”,海南龙舟赛会是下一个“村VA”吗?
海南日报· 2025-06-02 07:34
海南龙舟赛热度分析 - 2025年海口龙舟赛吸引市民游客21 9万人次观看 带动经济效益6064万元 [2] - 万宁和乐龙舟节现场人流量超15万人次 线上直播观看超31万人次 [3] - 海口龙舟赛参赛队伍从2024年12支扩大到2025年近40支 包括国际队伍 [3] 赛事发展历程 - 2024年为海口龙舟赛"翻红元年" 时隔20年重启引发万人空巷盛况 [3] - 赛程从几小时延长至两天 赛道从200米延长到1000米 [2] - 从单纯观赏升级为沉浸式参与 增加文化体验周等互动环节 [7] 文化价值分析 - 龙舟赛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崛起自豪感 关联点睛祭龙等仪式 [5][6] - 海南龙舟习俗可追溯至宋代 明正德《琼台志》已有记载 [8] - 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传播 吸引年轻人参与 [6] 赛事创新特点 - 增设黎族非遗展示 竹竿舞等配套活动 [7] - 推出民俗美食狂欢季 打造综合体验 [7] - 采用直道竞速赛制 注重短距离冲刺 [6] 群众基础 - 民众通过提案呼吁重启赛事 反映强烈需求 [9] - 多地民歌将龙舟赛作为五月标志性活动 [9][10] - 东坡老码头单日观赛客流量达7万人次 [9]
“石景山礼物”上新,承恩寺壁画龙、法海寺荷花冰箱贴来了
新京报· 2025-05-15 21:25
旅游线路推出 - 石景山区与丰台区联合推出"两园一河"主题旅游线路 涵盖北京园博园 首钢园 永定河等景点 [1][3] - 线路包含三个主题:京西千年绘——园林梵影·驼铃寻踪 钢轨与代码的狂想曲 京西亲子2日奇幻之旅 [3] - 纳入首钢园 北京园博园 模式口文化街区 北京汽车博物馆 法海寺壁画博物馆 承恩寺等景区 适合拍照打卡和文化探索 [3] 文创产品发布 - 四款全新"石景山礼物"亮相 包括承恩寺壁画龙金属冰箱贴 法海寺四大天王胶片冰箱贴 五福盈门系列香囊 法海寺荷花咖啡杯 [3][4][6] - 承恩寺壁画龙冰箱贴可DIY成笔筒 法海寺四大天王胶片冰箱贴透光后色彩更丰富 [4] - 五福盈门香囊融合葫芦纳福 寿桃延年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京绣技艺 [3] - 法海寺荷花咖啡杯以明代壁画《赴会图》荷花为主题 体现传统文化元素 [6] 配套活动安排 - "5·19中国旅游日"期间推出五大主题活动 包括八段锦 养生茶课堂 首钢园打卡 科技文博研学等 [9] - 5月17日-19日在八大处公园 模式口街区发放刮刮乐地图指南和纪念品 [9]
“绿洲泼水传说特别秀”引爆西双版纳泼水节文化狂欢
金投网· 2025-04-28 11:36
文化演出内容 - 沉浸式文化演出《绿洲泼水传说》于2025年4月13日在西双版纳泼水广场举行,结合傣历新年泼水节庆祝活动 [1][3] - 演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示民族团结主题,融合民族与国际艺人的先锋音乐与叙事舞蹈 [3] - 采用"水·火·光·影"高级叙事手法,对贝叶文化记载的泼水传说进行美学重构,呈现现实与虚幻交替的体验 [3] 制作与执行 - 演出由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发起,凌禾文化投资赋能,京致通文化创作执行,属于大型剧情类歌舞表演 [4] - 主创团队通过动画、视觉特效及定制舞台妆造实现人屏互动,具象化呈现故事线索 [6] - 表演形式包含民族乐队、说唱、舞蹈、电音等,经过"赛博爆改"融合科技感与未来感 [6] 市场反响与传播 - 现场观众年龄跨度大,各环节均能吸引不同群体沉浸参与 [6] - 演出当日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次,外地游客反馈积极,认为表演新颖且能传递少数民族欢乐氛围 [6] - 计划以互动型泼水音乐节形式开展多城巡演,融合各地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现象级传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