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记忆
icon
搜索文档
家的呼唤
经济观察报· 2025-07-26 08:55
展览概述 - 展览由新加坡The Institutum与Tina Kim画廊联合举办,聚焦东南亚文化议题,搭建艺术桥梁 [1] - 参展艺术家包括70后与90后两代创作者,通过不同代际视角探索东南亚身份认知、移民历程及文化记忆 [1] - 展期为7月2日至9月6日,策展人为Wells Fray-Smith和Clara Che Wei Peh [3] 艺术创作特点 - 艺术家采用多元媒介:细腻绘画呈现移民生活片段,装置艺术重构文化符号,影像记录身份认同变迁 [1] - 作品如多棱镜折射东南亚身份复杂性、移民情感轨迹及文化记忆底蕴 [1] - 跨代际艺术碰撞(70后生活沉淀与90后新锐视角)增强探讨层次感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展览超越作品展示,成为东南亚文化深度思考与交流平台 [2] - 观众通过作品感受东南亚文化气息,体验身份认同、移民历程及文化记忆的多重维度 [2] - 艺术实践生动传递东南亚文化魅力与时代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 [2]
兴农评丨香港影帝回山东割麦,为什么我们总要回到土地里寻根?
南方农村报· 2025-06-15 21:35
香港影帝返乡事件 - 70岁香港影帝任达华在山东济宁老家麦田割麦 动作麻利且汗流浃背 并将麦粒带回香港给女儿展示[3][6][7] - 事件因"我的根在山东 我是中国人"的表态引发全网关注 凸显文化寻根主题[8][18][20] - 影帝通过麦粒传递实现代际文化传承 将山东饮食传统作为精神纽带[19][24][25] 乡土情结的文化内涵 - 农耕文明中土地承载家族血脉与记忆 返乡行为具有追溯文化源头的象征意义[21][22][23] - 当代社会存在"故乡难回"的普遍焦虑 该事件提供通过文化记忆构建精神原乡的范例[9][10][26] - 乡土情结表现为对童年记忆的追溯 以及文化传统代际传递形成的身份认同[16][17][27] 社会文化现象解读 - 事件反映现代人对土地的精神需求 显示"泥土治愈"对都市人群的特殊价值[11][13][29] - 年轻一代通过接触土地纹理和作物生长 可重建与华夏文明的精神连接[30][31] - 现象昭示无论社会地位高低 人类对文化根源的追寻具有普遍性[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