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身份认同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时代,五种不可替代的人类特质
麦肯锡· 2025-07-31 16:21
人类领导力的不可替代特质 - 生成式AI虽能处理数据、创作音乐、编写代码及模仿情感互动,但在本能、直觉、想象力、正直与身份认同五大人类特质上仍显不足,这些是构建信任、推动变革的核心能力[2][3] - 在智能机器时代,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更快"或"更聪明",而是"更具人性",五大特质是战略性的必备技能[18][19] 1 本能:源自人类经验的快速判断 - 人类本能基于进化与生活经验,能在压力或不确定环境下即时反应,而AI依赖静态数据集进行概率计算[4] - 领导者通过本能快速应对突发威胁(如危机介入、安抚团队),其生理机制源于杏仁核触发的"战斗、逃跑或僵住"反应[5][6] 2 直觉:超越数据的模式识别 - 直觉是经验、情感洞察与情境判断的综合体现,哈佛研究显示顶尖领导者会结合数据与直觉做出更优决策[7] - 具备直觉的领导者能预判情绪反应、察觉未言信息,在模糊局势中以人为本引导团队[8] 3 想象力:创造尚不存在的事物 - AI可模仿但无法想象,想象力是生成新想法、预见未来的核心能力,成功组织通过集体创造力解决未解问题[9][10] - 领导者通过想象力勾勒大胆愿景(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火星殖民设想),激励团队共同追求[11] 4 正直:以道德规范行为 - 正直是行为符合价值观的体现,AI仅能执行指令,而人类需在无人监督时守道义,日常道德选择塑造组织文化与信任[12] - 正直领导者依据价值观(非数据指标)决策,公开承担责任,例如对当权者问责或权衡长期影响[13][14] 5 身份认同:关于人的故事 - 身份由经验、价值观与文化塑造,AI无身份认同感,缺乏痛苦、归属需求或成长叙事,过度依赖数字工具会削弱同理心[15] - 具备身份认同的领导者通过自我反思(承认偏见、明确价值观)增强真诚度,从而赢得忠诚与信任[16][17]
家的呼唤
经济观察报· 2025-07-26 08:55
展览概述 - 展览由新加坡The Institutum与Tina Kim画廊联合举办,聚焦东南亚文化议题,搭建艺术桥梁 [1] - 参展艺术家包括70后与90后两代创作者,通过不同代际视角探索东南亚身份认知、移民历程及文化记忆 [1] - 展期为7月2日至9月6日,策展人为Wells Fray-Smith和Clara Che Wei Peh [3] 艺术创作特点 - 艺术家采用多元媒介:细腻绘画呈现移民生活片段,装置艺术重构文化符号,影像记录身份认同变迁 [1] - 作品如多棱镜折射东南亚身份复杂性、移民情感轨迹及文化记忆底蕴 [1] - 跨代际艺术碰撞(70后生活沉淀与90后新锐视角)增强探讨层次感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展览超越作品展示,成为东南亚文化深度思考与交流平台 [2] - 观众通过作品感受东南亚文化气息,体验身份认同、移民历程及文化记忆的多重维度 [2] - 艺术实践生动传递东南亚文化魅力与时代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 [2]
当海外名校硕士成为“新本科”:你还需要这张文凭吗?
虎嗅APP· 2025-07-10 18:32
学历贬值现象分析 - 海外名校硕士文凭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正在下降,尤其是"水硕"项目[1][2] - 硕士教育经历商品化与通货膨胀,部分海外高校扩招并降低录取门槛[5] - 用人单位反馈显示硕士学历不再是亮点而是标配,甚至出现本科生更受青睐现象[6] 就业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的1222万人[6] - 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比本科生高出15个百分点,专科/本科/硕士签约率分别为87%/72%/68%[6] - 研究生毕业5~10年后收入溢价从2010年的4倍降至2025年的2.58倍[6] 用人单位态度变化 - 企业HR在简历筛选中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初评分数比国内三年制硕士低10%~15%[9] - 头部金融机构隐性偏好985院校硕士或两年制海外硕士[9] - 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减少MBA毕业生招聘,更青睐技术背景候选人[10] 行业技能需求变化 - 商科硕士课程缺乏A/B测试、用户增长、数据建模等实操技能训练[10] - 53%雇主将"技能缺乏"列为MBA毕业生就业主要障碍[9] -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注明不招收"一年制海外硕士"[10] 不同行业用人标准差异 - 新兴互联网科技、跨境电商企业更关注项目经验和实际能力[11] - 字节跳动2024年校招数据显示英国一年制硕士录用率反超部分国内高校[11] - 传统金融、法律等领域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存在明显偏见[10] 教育成本与回报分析 - 英美澳加等国1~2年硕士项目总成本达70万~150万元人民币[14] - 学生推迟进入职场错过经验积累,可能面临与本科同学职业发展差距[14] - 部分学生因沉没成本心理继续坚持低质量项目,导致更高代价[15]
断亲,一个年轻人成为黑户的27年
虎嗅APP· 2025-05-08 18:03
由于提供的文章内容主要讲述个人经历和社会问题,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文章核心围绕"黑户"温从文的身份困境展开,属于社会纪实类内容。 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分析或市场数据的材料以便进行符合要求的分析总结。当前内容更适用于社会学或人文领域的讨论而非商业分析。
断亲,一个年轻人成为黑户的27年
虎嗅· 2025-05-07 20:29
社会身份困境 - 个体因父亲拒绝配合导致27年无法办理户籍,丧失基本公民权利[2][4] - 黑户身份限制就业选择,仅能在审查宽松的电子厂、酒店后厨等低端岗位工作[2][53] - 无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自学电工技能却因身份问题无法考取电工证[3][55] 经济生活影响 - 被迫借用他人身份证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导致账户频繁被封[54] - 需支付2200元自费学习电工课程,而正常身份者可享受政府补贴[55] - 出行成本翻倍,北海至南宁顺风车费用160元/3小时,对比动车80元/1.5小时[99] 政策环境变化 - 2016年支付新规要求账户三级实名认证,非实名用户无法转账消费[76] - 2017年工信部强化电话用户实名制,未登记号码面临停机[76] - 2025年集体户籍政策突破,允许通过人脸识别跨省协查办理[15][94] 数字身份建设 - 社交媒体账号"没有身份证的中国人"获数十万播放量,引发公众关注[18] - 视频内容推动媒体介入,最终促成公安机关协调解决户籍问题[94] - 身份解决后立即开通实名手机卡、银行账户并更新社交ID[99]
“投资管理是要表演给LP看的”
投中网· 2025-04-22 14:15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 - 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已有70年历史,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社会创新与发展[3] - 中国风险投资自2005年美元基金大举进入开始,经历了移动互联网(2010)、硬科技(2015)、新能源(2018)等发展阶段[6] - 行业当前面临身份与价值的重新定义,需要探讨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与意义[3] 投资人身份认知 - 投资人需要明确自我定义,特别是在内卷环境中需自主定义成功标准[6] - 身份认同是动态过程,从早期"免费FA"、"投资俱乐部"到正规基金管理的演变[6][7] - 投资机构名称蕴含身份定位,如"闻钟而聚、铸鼎为诺"强调聚集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7]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本质是顺应时代潮流,但需保持对规律的尊重[12][13] - 成功的投资往往具有偶然性,需警惕过度演绎投资过程的表演性质[29][30] - 投资下注过程是检验认知、理解世界的方式,需与创新和不确定性共存[7][25] 行业发展规律 - 行业突变仍遵循内在规律,如AI领域突破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13] - 投资机构需持续进化,从TMT到医疗/硬科技/新能源的赛道切换[6] - 基金期限与长期主义需平衡,十年周期内践行价值投资理念[35] 价值创造与生态建设 - 投资的核心在于创造社会价值,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或收益[28][32] - 机构应注重为生态圈创造价值,而非索取价值[32] - 每个企业都是企业家的艺术作品,投资机构也在构建自洽的价值系统[32] 投资人成长路径 - 职业发展是时代机遇与个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14] - 需警惕欲望膨胀导致判断失真,保持平常心[19][26] - 从追求规模到专注能力的转变,体现认知深化过程[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