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当代转化
搜索文档
江苏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31
文化资源禀赋 - 江苏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 25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2] - 江苏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2项 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4] - 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掘确认找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城址 距今6000年 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 [2] 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 - 江苏实施文明探源工程 揭示地域文明的基因 源流与谱系 [2] - 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 推动编纂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 并建立线上数据库 [3] -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例如将顾廷龙故居用于国家级"非遗"程氏针灸 为老宅注入新生命力 [6] 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 - 2024年江苏博物馆参观量达1.4亿人次 全国领先 [6] - 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 文创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 [7] - 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 实现"老味道"与"新场景"融合 [6] 文化创新与现代表达 - 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场 收获观众百万 成功普及昆剧剧种 [7] - 通过"非遗生活荟"等创意活动 推动非遗走向市场化 时尚化 [9] - 推出"读城"主题线路 在城市深度漫游中串联历史与市井烟火 让文化在行走中"活"起来 [9] 文化影响力与交流 - 舞剧《红楼梦》海外巡演至新加坡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10] - "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 以非遗技艺架起中欧交流桥梁 [10] - 南京 苏州 扬州 淮安等城市获得"世界文学之都" "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10] 重大文化项目与基础设施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4年多来累计接待超1500万人次 成为大运河文旅新地标 [9] - 南京地铁5号线夫子庙站内陈列明清道路遗迹 是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3] - 作为大运河 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 江苏全力推进相关文化建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