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承

搜索文档
痴心一片“考古匠”(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考古行业现状与价值 - 考古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文明、还原历史原貌并通过文物传递文明温度 [1] - 行业采用创新发掘方法如"绿色发掘法"和"最小干预发掘法"以最大限度保护遗址原貌 [2] - 行业注重系统思维与全局观念以平衡勘探需求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2] 行业人才培养与传承 - 考古机构通过高校田野实习培养后备人才强调现场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2] - 行业通过讲解地层学、类型学等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 人才传承被视为破译文明密码的关键环节需代代延续探索精神 [2] 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 - 考古机构联合多单位开展"考古走进中小学"公益活动采用场景化语言普及知识 [3] - 行业尝试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考古发现以增强公众参与度 [3] - 公众教育目标为增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与热爱形成社会共识 [3]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从业者认为精神动力是克服工作挑战的核心要素 [3] - 行业持续探索技术创新与历史研究深化以贡献文明传承 [3]
“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首发
杭州日报· 2025-04-29 09:53
丛书发布 - "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四册《秦始皇帝陵之谜》《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良渚玉器之谜》《万年稻种里的上山秘密》首发上市 [1] - 丛书追踪最新考古成果,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有图有真相,有趣有"细料",好读又好看 [1] - 丛书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在书页间重获新生;突破了学科的藩篱,将考古发现、历史研究、艺术鉴赏融为一体;跨越了代际的鸿沟,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文明的故事 [1] 丛书内容 - 《万年稻种里的上山秘密》将读者的目光带回到一万年以前的长江下游,聚焦于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 [2] - 一粒炭化稻米,见证了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农耕的伟大转折 [2] - 写作这本书的核心是将严谨但略显枯燥的考古报告,转化为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内容 [2] 丛书制作 - 浙江摄影出版社特别聘请了考古、历史、文博领域的9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确保丛书考古知识的准确性、严谨性 [2] - 丛书的第三辑、第四辑正在有序地策划、撰写中 [3]
致敬守护!5位文保领域代表谈文明传承
新华网· 2025-04-29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文保领域代表分享工作经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传承文明,各项文保成就凝聚着无数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 [1][3] 文保成就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全面开展,“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7批次21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3] 代表人物事迹 王龙 - 梦想“丈量大地”,曾带队用一年时间走遍吐鲁番山水,调查1108条坎儿井 [3] - 作为吐鲁番区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指导员,牵头组织天山孔道专项调查,新发现74处古墓葬、古遗址等 [3] 宋淑霞 - 讲解敦煌20多年,以“讲解员的素养决定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为指引,未来将践行和弘扬莫高精神 [3][4] 夏格旺堆 -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30年,参与近100个项目田野工作 [6] - 主持考古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 刘汉兴 - 认为文物保护是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渠道,文物援外工程项目道路越走越宽,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6] - 足迹遍布亚洲,修复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等人类瑰宝 [7] 刘红岩 - 受舅舅影响成为长城保护员,每天走十多公里监测险情、清理石阶等 [9] - 见证从一人到一群人守护长城,认为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第一守护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