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痴心一片“考古匠”(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考古行业现状与价值 - 考古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文明、还原历史原貌并通过文物传递文明温度 [1] - 行业采用创新发掘方法如"绿色发掘法"和"最小干预发掘法"以最大限度保护遗址原貌 [2] - 行业注重系统思维与全局观念以平衡勘探需求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2] 行业人才培养与传承 - 考古机构通过高校田野实习培养后备人才强调现场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2] - 行业通过讲解地层学、类型学等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 人才传承被视为破译文明密码的关键环节需代代延续探索精神 [2] 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 - 考古机构联合多单位开展"考古走进中小学"公益活动采用场景化语言普及知识 [3] - 行业尝试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考古发现以增强公众参与度 [3] - 公众教育目标为增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与热爱形成社会共识 [3]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从业者认为精神动力是克服工作挑战的核心要素 [3] - 行业持续探索技术创新与历史研究深化以贡献文明传承 [3]
学习进行时丨传之后世、泽被后世
新华网· 2025-06-15 08:56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强调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1] - 2024年北京中轴线、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 [1] 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强调保护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过于商业化 [2] -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丽江古城、龙门石窟、大运河、殷墟、平遥古城、承德避暑山庄、武夷山、云冈石窟、嘉峪关长城等地,始终强调保护第一 [3] -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 [3] 典籍资料保护与传承 -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编纂《宋画全集》并扩展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汇聚散落全球的国宝画卷 [6] - 习近平总书记批准建设国家版本馆,强调收集全、保护好典籍资料,传承未中断的文明 [8] 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录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强调建成神圣殿堂 [10][11] -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序,强调"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1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强调要呵护好、珍惜好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13]
檐端藏万象 方寸见古今(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瓦当的历史演变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瓦的国家 最早瓦产生于夏代 考古发现4500-5000年前陕西西安马腾空遗址有筒瓦形器物 [3] - 最早瓦当发现于4500年前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 西周时期开始大量使用 陕西周原遗址发现早期素面瓦当 [3] - 战国时期瓦当艺术迎来首个鼎盛期 七雄瓦当各具特色 如山东齐国树木双兽纹半瓦 河北燕下都饕餮纹半瓦 陕西秦都雍城动物纹圆瓦 [5] - 汉代瓦当进入黄金时代 流行文字瓦当和四神瓦当 汉长安城出土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构图精工 艺术水准极高 [5] - 东汉后瓦当艺术程式化 魏晋至隋唐流行莲花纹与兽面纹 唐代莲花纹瓦当质地精细 反映盛世繁荣 [6] - 宋元明清瓦当艺术世俗化 失去秦汉雄风 [6] 瓦当的工艺与分类 - 秦汉时期瓦当制作工艺成熟 西安发现汉初宫瓦窑址 遗存显示先造瓦心与筒瓦套接切割形成边轮 文字瓦范凹槽设计使文字清晰立体 [6] - 汉代文字瓦当分七大类:宫苑 官署 宅舍 祠墓 纪事 其他和吉语 著名十二字瓦"维天降灵 延元万年 天下康宁"字数最多且稀少 [5] - 文字瓦当书法艺术精湛 如"永受嘉福"圆润流畅 "与天无极"雄浑大气 "众芳芬苾"秀美端庄 [7] 瓦当的文化价值 - 瓦当反映古人习俗喜好 "长乐未央"寄托美好生活 "汉并天下"彰显帝国自信 "日入百金米千石"反映经济繁荣 [7] -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 由三枚直径22厘米汉瓦组成 寓意日月同辉 多福长寿 为汉代皇帝祈福用瓦 [8] - 瓦当对历史地理研究有重要价值 如1982年凤翔发现"蕲年宫当"解开秦惠公所建蕲年宫地理之谜 [6] 瓦当的现代应用 - 瓦当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国家大剧院金属幕墙运用云纹瓦当元素 文创领域将四神瓦当转化为书签 丝巾等产品 [7] - 数字艺术中动态瓦当纹样讲述跨时空文化故事 [7] -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认为传统建筑元素可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 瓦当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8]
记者手记丨让中华文明在交融互鉴中更加焕发光彩
新华网· 2025-06-09 07:12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 法国陶艺家开弥在景德镇进行创作,作品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如穿运动鞋的武松和蓝发哪吒,体现艺术创新灵感来源于跨文化交融 [1] - 景德镇吸引全球陶瓷艺术从业者,高峰期"洋景漂"数量达5000人,当地设立服务站并提供政策支持,已有1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位获庐山友谊奖 [2] - 景德镇与土耳其伊兹尼克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两地频繁开展陶瓷文化交流,副市长艾哈迈德·卡亚强调文化碰撞对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性 [2] 文化产业人才生态建设 - 景德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措施,包括成立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搭建创业平台、设立专项基金,吸引海内外人才推动陶瓷文化创新 [3] - 中国古城老街通过再开发实现文脉延续与民生改善,案例涵盖北京胡同、常德河街、平遥古城及丽江古城,将静态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文化资源 [3] 传统文化IP商业化突破 - 基于《西游记》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获2024全球年度游戏"最佳动作游戏"奖,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五 [4] - 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加速出海,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聚集上百家门店,产品因融合传统与现代特质受当地消费者认可 [4] - 马来西亚文化研究者郭憓恩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成功关键在于触发受众文化共鸣,满足精神需求 [4] 文明价值输出战略 - 英国哲学家罗素评价中华文明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认为其探索的文明路径具有独特吸引力 [5] - 中国通过"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策略推动文明创新,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文化动能 [5]
日照:山与海的伫望(行天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06: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这是一篇关于山东日照历史文化的文章,主要描述其自然景观和文明发展历程。由于文档中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相关关键要点。文档内容集中在历史文化、考古发现和地理风貌等方面,与投资银行分析所需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无关。建议提供包含经济、金融或企业相关信息的文档进行分析。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活动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日报· 2025-05-23 08:43
活动举办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 [1] -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第27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活动将在郑州举办 [1] - 郑州将于2027年举办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曹禺剧本奖 [3] 郑州文化发展 - 郑州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推进文化郑州、戏曲郑州建设 [2] - 郑州统筹资源打造"郑州有戏"品牌,展现戏剧文化魅力 [2] - 郑州在文化底蕴、文化场馆、戏剧生态氛围和文化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具备良好条件 [2] 活动意义 - 梅花奖花落郑州将有力促进文化郑州建设 [2] - 郑州通过以文化城、以文惠民、以文促产推进文化建设 [2]
文化中国行丨一块砖一本书一部史 古老城砖有故事
央视新闻· 2025-05-18 15:46
南京城墙博物馆 - 南京城墙博物馆通过"旷世城垣"展厅展示大量明代城砖,每块砖都刻有清晰文字,体现"一块砖一本书一部史"的设计理念[1][3] - 城砖铭文采用造砖责任制,记录提调官、监督官员和工匠的姓名官职,质量可追溯至具体责任人[5][7][10] - 博物馆设置交互屏幕,游客可输入姓氏查询同姓工匠烧造的城砖位置及来源地信息[12] - 明代南京城墙建造规模达上亿块城砖、近百万工匠参与,部分铭文显示简体字在明朝已小范围使用[14] - 展厅提供城砖产地古今对照表,可查询古代地名与现代对应关系[16]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 遗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地下10米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保存有700年前的水闸结构[19][21] - 水闸采用"铁锭榫"技术,通过元宝状结构连接青石板,防止水流冲刷导致移位[23][25] - 底部采用四层防渗结构:青石地基、衬石木板、木梁及近万根深入淤泥2米的木桩支撑[26][28] - 部分木桩刻有元代八思巴文印戳及数字编号,证实水闸建造年代为元代[30][32] - 水闸由元代水利专家任仁发主持修建,通过潮汐控制实现拦沙冲淤功能,对吴淞江航运及水利至关重要[33][35]
博物馆的变与不变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博物馆行业动态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角色和使命 [5] -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5] 博物馆展览与活动 -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羽纹铜凤灯展示 [2] - 上海博物馆举办"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展出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有翼狮金来通" [2] -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看·见殷商"重磅特展,展出亚丑钺 [2]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五一"假期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4] 博物馆创新与科技应用 - 湖南通过数字技术赋予素纱襌衣新的坚韧特性 [5] - 江苏通过互动方式让更多人"看见"展览 [5] - 北京通过文创产品如冰箱贴,将藻井的浪漫融入日常生活 [5] 博物馆文化传播 - 上海博物馆通过展览将世界文明编织成动人的故事 [5] - 广西一个县城通过博物馆与千年古郡"对话" [5] - 博物馆与文明相融、与科技相加、与创意相合,与心灵对话,守护古老文脉 [5]
选址江南制造总局旧址,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有新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5-15 21:04
项目建设进展 - 上海工业博物馆项目于5月13日取得整体施工许可证,正式进入建设新阶段 [1] - 项目分为A馆和B馆,A馆为新建部分,B馆由原中国船舶馆改建 [1] - A馆已于2024年11月30日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并启动建设,当前已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主体结构施工许可证,开始围护工程 [1] - B馆设计方案稳定,稳步推进立项 [1] - 计划2025年10月完成围护工程、2026年8月基础出零、2027年3月完成金属屋面铺设,预计2027年6月竣工 [1] 项目规划与定位 - 项目位于江南制造总局旧址,紧邻黄浦滨江的中国船舶馆,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2] - 将通过重点展示工业过程,增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业文明 [2] - 展示内容包括重现江南制造总局历史场景、沉浸式工业生产体验(如"万吨水压机")、以及大白兔奶糖、"三转一响"等上海造轻工业产品 [2] - 建成后将集中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成为对外窗口 [2] 项目合作与目标 - 由上海城投集团、东浩兰生集团、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参建单位联合推进 [5] - 对标全球定义、世界眼光,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世界回响、国家体系、上海特征,工业+、科技范、国潮风、世界波"的世界一流国家级工业博物馆 [5] - 目标形成高品质文博城市空间 [5] 展品与展陈策划 - 展品征集、展陈策划稳步开展,并通过001号展品专项实践,将建筑与展陈相结合 [1]
中新网评:你我携手,共赴一场文明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08:53
从博物馆热到China Travel,从线下到线上……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文明传承创新、不同文 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多平台。但同时,网络空间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 诸多挑战。 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守护文明的深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办。这次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 风尚"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及主论坛、14场分论坛和"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14场分论坛将针对网络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话题,比如网络主播培育管理、 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等展开研讨,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和社会关注。同时,大会还特别突 出青年网民的主体作用,将发布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袁秀月)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有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器型上圆 下方,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它就是国宝级文物何尊。 面对这件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我们能直观感受到:文明,从不是静止的字符,而是流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