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无用论

搜索文档
文科生毕业第一课:与现实和解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38
文科专业缩减趋势 - 全球高校普遍削减文科专业 哈佛大学取消30多门文科课程 涉及20多个系 国内复旦大学计划将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缩减至20% [3] - 新高考改革强化就业导向 高中教育出现历史课"空班"等文科边缘化现象 [3] - 文科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攀升 2023年经管类和法学类扩招数量高于理学类 工学、农学招生名额缩减 [4] 文科生就业困境 - 2024年人文社科类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43.9% 低于理工类49.4% 2023年人文学科类低至41.3% [5] - 2023届就业落实率最低的3个专业均为文科类:美术学、心理学和法学 [5] - 本科毕业生薪资前20专业无文科背景 毕业3-5年后薪资榜除经管类外多数文科专业居末位 [6][7] 文科生就业路径转型 - 约30%人文社科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 理工科仅14% 法语专业近4成选择深造 文博专业仅12.5%从事对口工作 [7] - 头部企业招聘中 文科生优势难量化 美团商业分析等岗位更看重实习经历 2024届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是获得offer的主因(38.9%) [7][12] - 跨界能力成突破口 辅修化学的文科生获农化公司offer 复旦大学推行"2+X"培养模式 电子科技大学允许自主设计跨专业方案 [15][16][17] 文科教育改革方向 - 教育部推动"新文科"建设 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戏剧等29个交叉学科专业 [16] - 企业需求转向"数据素养+人文关怀" 小红书招聘人文训练师 五源资本AI挑战赛显示文科生借助工具可实现"转码" [17][18] - 麦可思数据显示 法学专业就业满意度与医学并列第一 教育学/文学毕业生5年后工作满意度最高 [9][10] 长期职业发展潜力 - 文科生在教育/文化艺术领域获得更高社会影响力 2018届教育学/文学毕业生职业成就感最强 [10] - 企业晋升中沟通协调能力价值凸显 文科生表达能力在+1至+3级管理层晋升中具优势 [10] - 新闻学训练提升多元视角与信息处理能力 互联网产品策划等岗位更看重综合能力而非专业对口 [10][11]
中文系教授毕业致辞火了!文科“无用”的标签早该撕掉
北京晚报· 2025-06-27 20:07
文科教育价值 - 文科教育被标签化为"无用",但其价值在于超越即时功利的"有用",关乎个人精神调适与文明存续 [1] - 文科通过看似"无用"的探索滋养生命成长并筑牢文明根基,不屑于回应浅表化的"有用无用"问题 [1] - 文科在心灵深处唤醒诗意并构建精神路标,与数理化改造外在世界的功能形成互补 [1] 学科选择动机 - 部分学生选择中文系、考古系等"冷门"学科源于对内心所爱的执着,表现为"想不开"的特质 [1][2] - 湖南考生钟芳蓉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系,引发对物质收益与精神追求平衡的社会讨论 [1] - 学科选择动机包括拒绝被工具化、守护精神价值坐标及拓展理解世界的边界 [2] 社会价值多元性 - 社会发展需要保留超越功利的价值评判标准,既需物质收益计算也需精神价值守护 [2] - 在算法效率至上的时代,"想不开"的选择为文明进步保留了多样性可能 [2] - "冷门"学科从业者如同文明微光,守护着生活本该拥有的无限可能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