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农业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农业?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定波:以“平台”打破县域发展局限,培育真正的农业龙头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19:51
农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农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约九成,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达2.1亿户 [1] - 截至2024年末,约4.65亿人常住乡村,占总人口比例约33.0% [1] - 农业发展模式呈现政府主导和区域性特点,县政府为直接管理主体,集约式农业规模有限 [4] 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 - 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向现代农业转型不仅关乎技术进步,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 -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伴随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及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拓展农业规模边界、促进经营方式向集约化转型是必然之举 [2] 市场机制与要素障碍 - 农业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流通环节缺乏系统性全国性顶层设计,导致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流通过程浪费比例也远高于发达国家 [5] - 人才是关键要素,传统农民多未掌握数字化农业技术和高度信息化经营模式,需推动技术人才下乡和农民转型 [5] - 数据要素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各地区数据标准不统一,需宏观政策引领打破隔阂 [5] 平台化与龙头企业作用 - 建议打造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新型农业平台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度设计与政策赋能,龙头企业承担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功能,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化产业链 [5] - 平台的功能包括赋能与控制,关键在于发挥政府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连接广大农户、消费者和资源方以提升整体效率 [2] - 相比欧美全产业链巨头企业,中国尚未出现掌控“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和利润分配权的企业,未来需着力培育拥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资源配置能力的龙头企业 [6] 资本投入与产业潜力 - 农业是长周期产业,需要长期投入与耐心等待回报,目前许多中国资本尚未适应此模式 [7] - 国内工业与服务业已高度“内卷”,提升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空间有限,而农业领域因发展相对滞后,在育种、农业机械研发、绿色农业等方面效益提升与价值创造空间巨大 [7] - 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需跳出“小农业”范畴,放眼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技术、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创新并秉持长期主义 [7] 改革成效衡量维度 - 考量农业改革成效的首个维度是是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质量,需在化肥、农药使用等方面向绿色发展和科技驱动改进 [8] - 第二个维度是是否显著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发展现代化农业需结合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价值创造能力比种地产粮强得多 [8] - 第三个维度是是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从社会公平角度应更重视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应向农业乡村治理领域适当倾斜,尤其在农业为重要产业的区域提高考核权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