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维修权
icon
搜索文档
从中国到澳洲,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16:38
当Eclipse听到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的消息时,心情颇为复杂。 Eclipse是澳大利亚电气行业的一名华人从业者。几个月前他公司的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皮卡车,遇到了质量问题需要维修,但联系中国品牌的授权经销商 后,被告知最近的官方维修点在上百公里外,且配件需要等待。 近日,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AASRA)向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递交举报: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五家中国车企延迟、 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的维修渠道。 此事在国内引起热议。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网友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大量的问题,电池、车辆的维修保养本来就不应该被垄断。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以及软件技术都被整车企业掌控,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配件供给渠道堵塞,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而 整车企业授权渠道的密度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修车便利性的要求。 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洲遭遇指控一事,Eclipse说:"我希望中国品牌不要像曾经在越南(摩托车市场)的时候一样(铩羽而归), ...
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22:58
事件背景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 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向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举报这些公司延迟或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1] - 举报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的维修渠道 此事在中国国内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网友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大量问题[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配件供给渠道堵塞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1] - 整车企业授权渠道密度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修车便利性要求[1] - 新能源车企售后毛利高度依赖三电系统、软件升级和高频易损件 这些业务贡献新能源车企40%以上的售后毛利[3]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销售(16.8%)和金融保险(17%)的毛利贡献[4] 技术差异与培训 -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没有燃油车复杂 新能源维修学徒培训一个月即可上岗 而燃油车学徒需要3年 加上升中工、大工需5-8年才能成为技师大工[3] - 汽车企业与售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关系 但车企成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发展的阻碍之一[3] 法律与监管环境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相关数据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即上传至官方指定平台AASRA网站[5] - 数据必须以公平市场价提供按日、月或年订阅选项 目的是防止主机厂垄断售后市场[5][6] - 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负责该制度执法 每项违规最高可处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罚款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处18780澳元罚款[6] - 中国2015年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目前国内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受处罚的案例[7] 企业应对与全球挑战 - 涉事中国车企中至少一家已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 但具体进展不便透露[6]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的麻烦本质上是国内“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碰撞[6] -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服务与合规体系的全球化适配 海外扩张需要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6] - 欧美汽车零售市场正掀起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 但全球所有顶尖车企几乎都有过类似被罚经历[7]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维修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导致车辆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 这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看中的低使用成本形成反差[3]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 担心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4] - 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明确标准等方式找到平衡点[7]
修车被告、指定渠道、只换不修,新能源汽车维修有多离谱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14:25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达82.4万人,但第三方汽修厂难以参与维修市场[1][4] - 车企通过技术锁定、法律诉讼等手段限制第三方维修,导致维修技师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刑[6][7] - 车主维修权受限,部分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强制要求授权渠道维修[9][10] 维修成本与市场矛盾 - 新能源车轻微事故维修成本达5000-1.5万元,高于燃油车的2000-8000元,但严重事故维修成本低于燃油车[13] - 4S店普遍采用"只换不修"策略,例如电池包更换成本占整车50%,零整比最高达80%[14] - 一体化压铸件等新技术导致维修门槛提高,前大灯成为保险事故损失最高的部件[15] 车企垄断与行业壁垒 - 车企控制三电系统配件供应,维修信息未按《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公开[18][19] - 新能源车电子架构高度定制化,第三方维修后易因软件更新报错,倒逼车主回归4S店[18] - 行业预测售后市场将类似智能手机行业,维修权加速向车企集中[19] 政策与行业破局方向 - 四部委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开放三电系统配件销售、推动数据合规共享[21] - 比亚迪自建保险体系成为降低维修成本的参考案例[22] - 行业协会正加速制定维修新标准以响应政策要求[22]
离谱的新能源汽车维修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21:51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存在"维修权"不明、"维修难"等多重窘境,第三方维修技师因维修车辆被车企起诉案例频发 [1][2] -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达82.4万人,但第三方汽修厂难以获得维修机会 [3] - 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限制车主维修权,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等条款被质疑为"霸王条款" [6] 维修成本与商业模式 - 新能源车轻微剐蹭维修成本5000-1.5万元,高于燃油车的2000-8000元;严重碰撞时新能源车可能直接报废 [9] - 纯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零整比平均数达49.6,部分超过80%,换电池成本接近新车指导价 [10] - 车企售后渠道普遍采用"只换不修"策略,如车载充电机总成更换报价近5000元,而单修受损零件仅需一两百元 [9][10] 技术垄断与行业壁垒 - 新能源车电池包解锁等操作被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上海两名维修技师因此获刑 [4] - 车企通过OTA升级和域控集中化技术,使第三方维修后故障率大增,倒逼车主回归4S店 [12] - 2015年出台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在新能源时代执行不力,维修技术信息未充分公开 [12][13] 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四部委发布《指导意见》,要求丰富新能源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推动数据合规共享 [14] - 行业正在制定维修新标准以降低使用成本,但需多部门协同推进,预计需要较长时间 [15] - 部分专家认为新能源车维修将像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售后逐步回归厂家主导模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