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进驻购物中心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的商场门店时代:繁华将尽还是方兴未艾?
36氪· 2025-05-08 10:07
新能源汽车与购物中心首层空间的共生关系 - 新能源汽车品牌主动从4S店迁移至购物中心,核心驱动因素包括直营模式提升服务透明度、消费决策链条拉长需多次接触、线下流量去中心化以及品牌建设诉求增强[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进驻购物中心的新能源汽车门店超2500家,头部品牌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占据过半市场份额,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首层成为争夺焦点[5][7] - 品牌采用"展+售+服"复合模型演化,经历展示优先(2013-2017)、体验为王(2018-2021)、转化加速(2022-2024)三阶段,代表品牌分别为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小米/哪吒/极氪[4] 新能源汽车门店的商业价值表现 - 头部车企单店年成交超1000台,坪效高于珠宝与高端女装,采用底租+销售抽成+品牌活动联动的复合租赁模式形成运营正循环[6] - 2023-2024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平均租金370元/㎡/月,坪效600-950元/㎡,虽低于化妆品(1600-2800元/㎡)但具备租期长(3-5年)、装修投入高、社群运营外溢价值等优势[15] - 品牌通过总部营销预算补贴线下门店,部分单店年度支持达百万级,使其具备战略性布点弹性,成为购物中心的"品牌传播合伙人"[17][19] 首层空间争夺战现状 - 蔚来以180+首层门店居首,平均面积400㎡主打社群+生活方式馆模型,理想160+门店采用展售一体+亲子友好型,极氪120+门店侧重科技场景体验[13] - 新能源汽车填补购物中心传统主力租户增量不足的空白,通过高频社群活动(如蔚来NIO House)激活非购物流量,带动周边店铺客流提升5%-12%[9][10] - 首层物理条件形成天然壁垒,多数商场未预留汽车专属车梯,导致车辆只能从路面进入首层,增加展车成本,仅少数优质项目支持多楼层运营[8]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变化 - 2024年核心城市出现3家以上品牌同场竞争,导致视觉疲劳加剧、溢价下行和招商冗余化,品牌单位获客成本上升使扩张意愿趋于谨慎[20][21] - "线下展示+线上成交"模式造成区域收益失衡,部分品牌开始将门店迁移至非首层位置如中庭或地下一层[22] - 部分门店退化为静态展示空间,互动体验减弱导致"场景坪效"透支,用户停留时间缩短且转化率下降[23][24] 未来持续占据首层的判断标准 - 需转型为"内容型租户":保持高频展陈更新(每月至少1次)、策划跨业态联动活动(如美妆/餐饮联名)、实现会员体系与商场数据打通[29][34] - 具备"去车化"体验再造能力:如小鹏AI体验室、理想亲子空间、蔚来社区运营,将门店转化为生活方式据点而非单纯卖车场所[31][32][33] - 嵌入购物中心数据运营系统:实现试驾数据触发商场积分、共享实时客流热力图、通过车载屏幕推送商场导航信息等深度协作[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