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资产后服务市场

搜索文档
电改“136号文”半年考,新能源资产后服务赛道马太效应放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4:13
政策与行业变革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终结传统固定电价盈利模式,促进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1] - 政策落地半年后,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占新增装机总量的91.5% [1] -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资产后服务行业从内部生产职能向覆盖运维、交易和数字化的全链条资产运营能力转型 [1] 新能源后服务市场格局 - 新能源后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风电和光伏运维服务市场规模超700亿元,未来整体后服务市场预计突破1000亿元 [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构建壁垒,中等规模公司面临挑战,小型企业聚焦基础性服务并依赖本地资源 [6] - 市场参与者从大型电力央企扩展至地方国资、城投、装备制造商及个人投资者等多元化主体 [4] 协合运维业务发展 - 协合运维成立于2007年,拥有18年新能源资产管理经验,当前管理容量突破40GW,电力交易资产规模超8GW,驻场项目300余个 [2][4] - 公司从集团内部服务部门转型为市场化专业服务企业,2020年后业务以满足市场化需求为主 [3][4] - 近期获得信金控股股权投资,被看好为新能源资产后服务市场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3] 行业技术门槛与能力要求 - 行业核心矛盾从人力缺口转为缺乏综合能力专业团队,因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服务从设备可靠运维向资产盈利保障跨越 [5] - 成熟服务商需整合设备运维、电力交易及数字化支撑能力,且各板块能力需长期积累 [5] - 多元化投资者需求覆盖生产技术管理、数字化支撑、交易智能化和风险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5]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协合运维通过AI技术、数字化工具和长周期数据积累开发"PowerInsights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资产报告并精准定位电量损失 [7] - 试点"人机协同"运营模式,应用无人机航拍与图像识别提升故障识别效率,使用时序大模型预测电价和供需关系 [8] - 未来将深化大语言模型应用,自动生成交易策略报告、辅助自动化策略生成及多源情报分析,但设备运维最后一公里仍需人工完成 [8] 资产价值逻辑转变 - 新能源资产价值逻辑从资源禀赋和设备选型转向全周期资产运营能力,成为保障长期稳健收益的关键因素 [7] - 资产估值由发电量、电价和运营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在电价波动性增加背景下需提升盈利保障能力 [7] - 行业重塑推动新能源后服务市场向头部集中,资产价值重估路径清晰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