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力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持续高温影响下 用电负荷迎来高峰(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08:01
电力供需与系统建设 - 2025年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 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推动需求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响应能力 [1] - 国家发改委表示2025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1] - 国家电网深化"AI+抢修"应用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蓬莱205兆瓦时复合储能电站通过AI模型监测电池状态和能源调度促进风能高效接入 [1] - 南方电网"小慧"AI调度员自动处理电网告警信号优化事故复电方案基于拓扑分析提升决策效率 [1] 电网投资与改革 - 2025年两网电网投资达8250亿元创历史性新高 [2] - 国网发文支持增量配电改革试点研究虚拟电厂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有望带动配电侧投资增长 [2] 电力市场化改革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实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3] - 22万市场主体同台竞价日交易量达38亿度市场释放更真实稳定的价格信号 [3] - 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入"自由交易"新纪元机构建议重视水电火电绿电制冷剂煤炭等板块配置 [3] 电力板块相关公司 - 港股电力公司包括华电国际电力股份(0107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02380)华润电力(00836)大唐发电(00991)中广核电力(01816) [4] - 电力设备公司包括东方电气(01072)上海电气(02727)哈尔滨电气(01133) [5]
强对流天气来袭 国网北京电力主动应对保障 电网平稳运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5-19 10:13
极端天气应急响应 - 公司启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 全面加强电网运行监视和应急力量布防 [2] - 1700余名配网应急抢修人员携带80台发电车 700余辆抢修车 358台小型发电机 1000余把油锯在全市驻点备勤 [3] - 运维人员加强重点站线特巡 客户服务人员重点保障党政军机关 医院 交通枢纽等关键客户供电 [3] 智能技术应用 - 应用"AI+电力"技术 通过"电网一张图"实时感知电网状态 光明电力大模型AI辅助故障研判 [5] - 停电研判功能可精准定位故障位置 抢修时间平均节省20分钟 实现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5] -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自动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 实现线路"自愈"功能 [5] - 雷电监测系统探测效率超90% 定位精度达500米范围 有效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5] 城市照明管理 - 城市照明中心依据天然光采集系统动态调整开关灯时间 保障晚高峰道路照明 [7] 客户服务措施 - 95598远程工作站24小时在线值守 及时响应客户诉求 [3] - 提供"网上国网"APP 微信公众号 支付宝 银行网银等多渠道线上购电服务 [7]
华盛昌(002980)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7:52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9.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36.91万元,增幅为26.47%;实现归母净利润2,915.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55万元,增幅为6.25%;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归母净利润为3,763.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9.00万元,增幅为37.13%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749.78万元,同比增长20.55%;归母净利润13,842.49万元,增幅为29.21%;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19.27万元,增幅为36.46% [5] 业绩目标与考核 - 2024 - 2026年净利润或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率目标分别为25%、50%、75%,2024年业绩考核目标已达成,管理层对2025年业绩考核保持积极预期 [3] 分红政策与方案 - 公司推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依据经营状况与资金计划确定合理方案,包括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等 [3] - 2024年度以134,759,4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3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不送红股,方案需经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表决通过后生效执行 [4] 业绩驱动因素 - 2024年净利润增长源于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收入增长、推进大客户开发战略 [6] 关税影响应对 - 当前公司订单排产稳定,业务平稳,越南生产基地已投产,将密切关注关税动态,调配产能,具备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的能力,采用多元化全球营销策略应对单一市场风险 [7][8] 生物医药仪器板块 - 2024年已推出多款医学诊断和生命科学分析仪器新产品,覆盖科研检测与家用医疗领域 [9] - 未来将布局“AI + 医疗”产品线,融入AI技术,开发医学诊断测量仪器,推动国产替代 [9] 毛利率增长原因 - 2024年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增长3.17%至46.20%,原因包括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提高、人民币贬值及汇率波动影响 [9][10] 产品发展战略 - 面向工业级和专业级客户开发专业类测试测量仪器仪表和设备产品 [10] - 面向科研机构开发科学分析仪器和生命科学分析仪器 [10] - 面向消费级客户开发消费级测量产品 [10] AI方面举措 - 围绕“AI + 仪表”战略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搭建RAG增强的行业知识图谱系统 [11][12] - 2025年研发团队围绕“AI + 电力”、“AI + 医疗”产品深度融合,取得进展,如开发AI - 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推出四款AI直流电弧故障检测类产品 [12] - 成立深度感测子公司,将AI算法与高精度传感器结合,向测试测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12] 研发投入 - 最近五年研发投入从4,716.7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9,045.07万元,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4% [13] - 2024年重点投向将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融入智能仪器仪表和医疗器械产品,扩展自身测量产品矩阵 [13] 股价评论 - 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管理层会做好研发经营工作,提高盈利能力,推动公司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