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票根

搜索文档
票根经济外延 从拉着箱子看剧到观演住宿一条龙
北京商报· 2025-06-10 23:02
年轻消费者旅行新趋势 - "为一张票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消费者旅行新常态 超九成"Z世代"会因演唱会、电竞赛事或漫展等文化活动锁定出行目的地 [1] - 85%受访者将"情绪价值"列为核心驱动力 一场238元门票可带动超2500元住行消费 释放"旅游+票务"强劲势能 [1] - 音乐节、漫展等文化活动带动天津等城市热度飙升266% 情绪消费从个人行为升级为城市经济新引擎 [1] 典型案例分析 - 电竞迷徐蕾因抢到杭州电竞赛事门票决定"五一"出游 除观赛外还游览西湖、灵隐寺等景点并辐射至绍兴、海宁等周边城市 [3] - 音乐剧爱好者王嘉元为法语原版音乐剧赴南昌 白天游览八一广场、海昏侯遗址等景点 晚上观剧形成"白天逛景点+晚上看剧"模式 [4][5] - "二次元"爱好者赵欣专程从北京赴上海参加游戏主题音乐会 通过Cosplay获得沉浸式体验 [8][9] 消费行为特征 - 情绪价值成为主要消费动力 85%消费者认为门票能带来释放压力、治愈心情、五感刺激等价值 [8] - 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观演同时游览目的地及周边 消费者李栗赴韩观剧时每日安排景点游览 认为这是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 [10] - 1元音乐节门票可带动7-8元综合消费 徐蕾238元门票产生2544元住行消费 李栗3500元观剧门票带动6000元额外消费 [11] 行业创新与联动 - 景区推出票根优惠活动 如《哪吒2》合作景区凭电影票根提供折扣或免票 南京推出"1+3"优惠联动演出赛事与景区、住宿、购物 [13] - OTA平台推出"旅游+票根"产品 飞猪发布"跟着音乐剧去旅行"促销 同程认为这是文旅融合样本 可串联演出、旅游等多消费场景 [14] - 消费链条从单一走向联结 目的地政府、景区、OTA、文化企业等打破圈层壁垒 形成跨领域合作 [14] 行业发展挑战 - 供给不规则成为主要掣肘 大型演出"一票难求" 演唱会等呈"点状"供给 旅游演艺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 [15] -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现有"酒店+门票"组合依赖价格竞争 需升级为"酒店+门票+交通"差异化方案 [16] - 行业处于探索期 需解决供需匹配问题 传统旅游业态进入红海 "旅游+"新业态仍属蓝海市场 [16] 市场数据表现 - 天津因"泡泡岛音乐节"热度上涨266%跻身热门城市前十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17] - 凤凰传奇苏州演唱会使工业园区成TOP3商圈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82%观众来自岛外 显示非假期需求同样旺盛 [17] - 旅游消费呈现碎片化特征 与生活界限模糊 延伸至大文娱领域 品质化需求体现在对产品"文化含量"要求提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