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

搜索文档
聊聊无聊
虎嗅· 2025-06-26 19:19
一个小调查:在这段时间中,你是否有过无聊的感觉?我们似乎会下意识地否认这一点,因为在疫情并未完全消退、局势尚且动荡不安的时候,我们需要 时刻关注周遭的变化。但就像许多难以忽视的人类感觉一样,无聊会不合时宜地悄悄袭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身处疫情时迷茫的心境,恰恰是无聊的温 床——至少这种不安产生了无休无止且挥之不去的挫败感,与无聊的感觉多少有些相似。 正如托尔斯泰所给出的定义,无聊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对欲望的欲望"(a desire for desires)。精神分析学家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将这种感觉 比喻为小孩身上盖了一条扎人的毯子那样,并加以阐述:无聊是"一种'挂机'状态,身体运转如常,但其实你什么也没做;这种情绪中弥漫着焦躁与不 安,同时包含了最荒谬且矛盾的渴求,一种对欲望的渴求。"在新书《无聊透顶:无聊心理学》(Out of My Skull: The Psychology of Boredom)中,神经 科学家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和心理学家约翰·D·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很恰当地指出了这种认知状态和"舌尖现象"*的类似之处—— ...
如何应对无聊,是后稀缺时代的最大挑战
腾讯研究院· 2025-05-14 16:35
张笑宇 亚洲图书奖得主,"文明三部曲"作者 本书为新书《未来之地》书评 《三体》英文版发售以后,一位美国网友曾在网络上留言,说他看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好像变聪明了。 我觉得,尼克·博斯特罗姆这本《未来之地》,也是一本让人读完后觉得自己变聪明的书。 尼克·博斯特罗姆1973 年出生于瑞典。跟很多天才一样,他小时候也不喜欢学校教育,并且养成了慵懒 的习惯,大概慵懒是一种能够使他有效放松大脑,从而有能量思考真问题的必要手段。 他高中时在家自 学艺术、文学和科学等,拥有哲学、物理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之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了 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的主题是,用概率论推断人类文明何时会灭亡。 比起读书,他更喜欢听书,因为这样效率更高。他有洁癖,为了预防传染病,他选择不握手。他的日常 食物是把各种蔬菜和燕麦奶混合并用破壁机搅拌成汁,因为他唯一关心的是思考,他对食物的要求就是 不要包含可能伤及大脑的毒素。 尼克·博斯特罗姆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期间接触了"负熵主义" (Extropianism) 及其研究小组。这个理 论相信, 生命就是永不止息的负熵状态,技术总有一天会让人无限活下去,实现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