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

搜索文档
促“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互助活动虽好,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等问题。如何不让互助成为"一阵风""独角 戏"?形成可持续的利益联结与情感认同,让参与者切切实实有获得感是关键。 湖北秭归县滨湖社区为更好开展"银龄互助",探索推广"时间银行"模式。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失能老 年人后,可存下积分,不仅能兑换米面油,还可在之后需要帮助时用积分"购买"服务。一名68岁的志愿 者感慨:"帮助别人的同时为自己的将来存下养老保障,心里踏实。"让付出看得到、让互助有回报,方 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现"细水长流"的互助常态。 "短短几个月,家乡美得真让人认不出来了!"看着错落有致的新房、相映成趣的绿树红花,云浮新屋村 村民张淑媛不禁感慨。如今美不胜收气象新,谁能想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过去却是"有新屋无新村", 杂物乱堆、杂草丛生。 局面是如何打开的?新屋村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党员骨干、乡贤、退役军人等成立互助工作队,筹措资 金带动村民开展"减乱加绿"系列活动。通过这支身边的工作队,当地形成"党组织领着干、党员带着群 众上"的共治局面,吸引数千人次投身乡村绿化,种植苗木780多株、建设小生态板块15个。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服务 ...
“认干亲养老”,情感互助还是利益交换?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9:27
【责任编辑:杨鑫宇 编辑:王钟的】 就其性质来说,"认干亲养老"是一种基于契约的拟亲缘关系,既不同于传统血缘家庭的无条件付 出,也不同于纯粹的雇佣关系。它游走在情感和利益的边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助形式。从法律上 看,它既不受收养法保护,也不完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处于法律灰色地带。以经济学视角观之,这 是一种资源置换——老人提供住所、经济支持,年轻人提供陪伴、照料,双方各取所需。然而,这种交 换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和社会规范,参与双方都面临潜在风险。 "认干亲养老"现象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显著,我国空巢老人目前占比 已超50%,超1亿老人独自面对晚年生活。其次,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子女外出务工、独生子女负担加 重、"丁克"家庭增多,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受限。此外,部分年轻人试图通过"认干亲"来填补内心的情感 空缺,用替代性关系来解绑对原生家庭的责任,也催化了"孝心外包"观念的兴起。 然而,这种养老模式存在明显隐患。北京某律所数据显示,涉"干亲"房产纠纷年增27%,上海一网 络主播以"认干妈"名义骗取老人50余万元。除了经济纠纷,情感风险也普遍存在,有年轻人被要求"每 周陪聊8小时",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