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治理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促“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互助共建模式 - 广东云浮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7882支互助工作队 覆盖8168个自然村 累计开展活动超17万场次 参与队员达9.8万人 [1] - 新屋村通过党员骨干带动村民开展"减乱加绿"活动 种植苗木780多株 建设小生态板块15个 吸引数千人次参与乡村绿化 [1] - 江苏宿迁宿豫区成立村级互助会 整合资源开展"为老为小为残为困"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建成20余个"互助通中转站"打造共享小屋 [2] 制度设计与保障机制 - 云浮市出台规章明确互助工作队职责 要求每周至少开展3次活动 安徽旌德县为村级互助社配备3万元启动资金 构建"县镇村"联动机制 [2] - 湖北秭归县滨湖社区推行"时间银行"模式 低龄老年人服务可存积分兑换物资或未来服务 实现互助可持续化 [3] 基层治理创新成效 - 云浮新屋村从"有新屋无新村"转变为错落有致的新农村面貌 公共空间杂物减少 庭院绿化显著增加 [1] - 通过党组织引领形成"有钱办事 有人办事 有机制办事"的良性循环 推动基层治理从"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升级 [1] 可持续发展挑战 - 实践中存在"少数人干 多数人看"现象 需建立可持续的利益联结与情感认同机制提升参与者获得感 [2]
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原创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 -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强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1][3][4] - 理念内涵包括激发群众活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体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4] - 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体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5][7]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聚焦城乡社区治理 [6][10] - 落实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包括新时代"枫桥经验"、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及地方探索如"清单制""积分制" [7][10] - 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民主协商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实现政府与群众协同治理 [8][9][13]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创新 - 超越西方个人主义治理模式,形成基于共同体的社会治理范式,强调责任、行动、利益主体的统一 [12] - 突破"大政府小社会"或"小政府大社会"思维,实现"一核多样"的有机共治 [13] - 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实践 [14]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效与挑战 - 各地已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活力与秩序统一 [14] - 当前面临社会主体多元化、流动性增强等新挑战,需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 [15]
我市召开群防群治“一呼百应”工作机制建设现场推进会
杭州日报· 2025-05-19 10:53
群防群治"一呼百应"工作机制建设 - 构建"一呼百应"工作机制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1] - 该机制旨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 压实"五方责任"包括重点目标单位主体责任 职能部门行业主管责任 街道属地责任 公安机关监管责任和群众社会责任 [1] 工作机制实施要点 - 推动防控理念 力量体系 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构建全面参与 多元共治格局 [2] - 紧扣指挥调度 应急处置 条块协作等环节 建立"打防管控"高效机制 [2] - 强化精准布点 规范要素 专群结合等能力 构筑"点面结合"防控圈层 [2] - 靶向推进重点部位整治 重点领域攻坚 重点矛盾化解 实现"抓源促治"常态长效 [2] 组织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厘清责任体系 强化举措落实 [2] - 确保工作机制真正落地见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