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硅碳

搜索文档
2025CIBF观察 | 硅碳负极进入“下半场”竞速
高工锂电· 2025-05-28 19:41
行业峰会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3] 硅碳负极行业现状 - 行业已从追求性能指标的上半场进入考验量产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下半场 [3][4] - 硅碳负极比容量普遍超过2000mAh/g 达到硅理论比容量的近一半 2200mAh/g以上可支持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电池体系 [5] - 掺硅比例稳步提高 消费电子领域目标为15% 对应300Wh/kg能量密度 部分企业已实现20%掺硅比例 大容量电池试验掺硅比例接近50% [5] - 极片膨胀率控制在22%以下 多家企业引入百公斤级流化床设备 为年产百吨、千吨级产线做准备 [5][6] 资本投入与产能扩张 - 1至5月硅基负极领域规划扩产规模接近40万吨 涉及投资金额超过350亿元人民币 [7] - 供应链整合趋势明显 部分企业通过绑定上游硅烷气产能推动量产进程 [7] 应用端需求 - 消费电子是当前主要应用领域 荣耀青海湖电池3.0采用硅含量超10%技术 实现8000mAh容量和821Wh/L能量密度 [8] - 高端动力大圆柱电池和航空动力电池被视为未来重要增长驱动力 [8] - 动力领域已有技术方案可实现超过250Wh/kg比容量和6C快充兼顾 航空动力电池可实现1000圈循环寿命并通过200摄氏度热箱穿刺测试 [9] 技术路线分歧 - 碳骨架成为产品差异化关键点 多数企业采用基于碳化活化的多孔碳制备方式 介孔碳作为新路线被提出 可实现有序硅碳概念 [11] - 介孔碳改性后作为导电浆料 扩散系数较碳纳米管有明显提升 适用于提升正极磷酸铁锂倍率性能 [12] - 纯硅、纳米硅路线受关注 D50粒径5-35nm纳米硅已用于固态电池 硅氧路线在eVTOL动力电池上有优势 硅合金路线比容量高达2700mAh/g [12][13] 量产挑战 - 多孔碳制备环节转化率不明晰 气相法硅碳生产流程冗长 涉及多个环节和监测点 产品一致性是核心考验 [15][16] - 极片制备环节面临稳定性挑战 硅碳材料在匀浆过程中易破损引发产气 部分客户开始验证干法电极工艺 [16] - 硅碳专用粘结剂企业数量不多 关键辅材研发进展不明显 [17] 行业未来展望 - 硅碳负极从性能突破迈向量产稳定性关键阶段 未来竞争关键在于解决转化率、一致性和工艺稳定性挑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