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陷阱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6
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现状 -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网民规模突破1.96亿人 [1] - 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呈现低龄化趋势,支出主要用于网购、平台会员、游戏充值和直播间打赏 [1] - 平台采用隐蔽手段诱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如设置"每日充值福利"机制或推送"限量皮肤"等商品 [1] 政策与法律框架 -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国务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供法律依据 [2] -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要求平台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2] -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加强法治保障 [2] 平台企业技术措施 - 平台需优化防沉迷系统,采取动态核验确保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登录 [3] - 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用技术手段过滤有害内容并增强模式吸引力 [3] 教育与共治机制 - 家长需管理支付密钥并与孩子保持开放沟通,培养健康消费观 [3] - 学校应将网络消费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提升风险意识 [3] - 社会层面需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风险知识 [3]
北京高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类案件增加,案均超8万元
新京报· 2025-05-28 16:06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5月28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新闻发 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介绍,近年来,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手段多 样,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民事纠纷数量逐年增长。 资料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7.3%。通过网络学习知 识、获取信息、互动社交、休闲娱乐,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网络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相关的案件多发。 "案件表明,当前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面临的权益风险更加隐蔽、多元、复杂,司法作为权益保护最后 防线的作用更加凸显。"任雪峰表示,北京法院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严重侵害未成年 人身心健康和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对知晓网络用户侵害未成年人隐 私权、名誉权,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平台,依法判令其与侵权的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在未成年人游 戏大额充值等案件中综合考量网络平台和监护人的过错程度,合理判定各方责任。 涉网络侵害案件的未成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长监护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方法不当等问题。任雪峰 表示,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