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可穿戴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在江苏无锡量产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在无锡工厂量产,由哈佛大学归国科学家丁也博士领衔研发,搭载30余个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60路运动和环境信号,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动作意图[1] - 产品采用"辅助肌肉而非单纯骨骼支撑"的创新理念,开创柔性可穿戴机器人技术路线,颠覆传统外骨骼刚性框架设计范式[2] - "人机在环"控制理念将人体反馈引入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个性化控制,该技术2018年入选《科学》杂志"全球十大机器人技术"[2] - 产品实现穿戴设备净能耗降低40%的能效突破,轻量化设计仅重约2公斤,大幅降低使用门槛[2] - 全球最轻量级动力膝关节设备仅重670克,将于第三季度规模化量产[3] 临床效果与市场前景 - 临床研究证实患者穿戴训练后6分钟步行距离和10米步行速度较传统康复手段显著提升47%和60%[1] - 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提供革命性康复方案,智能识别并实时补足缺失肌肉功能,促进神经通路重塑[2] - 典型案例显示脑卒中患者从仅能行走15分钟恢复到日均独立行走1.8万步,训练效率提升200%[4] - 全球可穿戴机器人市场预计2028年达到58亿美元,中国企业以年均50%增速发展[4] 产业化进展 - 无锡2000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自主生产,终结代工依赖[3] - 首批3000台产品全球同步供应,终端售价首次突破万元门槛[3] - 与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共建产学研联动转化示范,将产品落地时间缩短至两年[3] - 计划2026年推出穿戴机器人大数据平台,通过AI迭代使设备自适应不同病理阶段[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主导制定肌肉外甲ISO国际标准,争夺国际话语权[4] - 无锡基地产能释放后将服务全球数亿消费者,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出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