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底,无锡将实现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07:57
无锡市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 全市在业养老机构共150家,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80% [1] - 全市养老床位约4万张,137家养老机构通过等级评定,评定率达91.3% [2] - 已建成75家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年底将实现全市街道、镇100%全覆盖 [2] 无锡市老龄化人口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46% [1] - 老年人口占比高出江苏省3.4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46个百分点,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三中心”建设 [3] -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护理院并纳入医保 [3] - 打造“毗邻建设型、深度融合型、辐射延伸型”三种“养伴医”建设模式 [3] - 全国首创开发“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整合9大类政府保障类服务及7大类社会化服务 [3] 惠老助餐服务网络 - 构建“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三级服务网络 [4] - 省内率先实现户籍老年人跨区就餐由现居地保障到位 [4] - 每年安排32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助餐中心运营补贴,将服务人次数与运营补贴挂钩 [4] 智慧养老与科技创新 - 引育发展科技型、应用型养老企业,研发养老科技创新产品 [4] - 推动“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在机构落地应用 [4] - 推进AI、机器人等技术应用,实现养老政策、设施、服务的一站式获取与申请 [4]
国产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在江苏无锡量产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在无锡工厂量产,由哈佛大学归国科学家丁也博士领衔研发,搭载30余个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60路运动和环境信号,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动作意图[1] - 产品采用"辅助肌肉而非单纯骨骼支撑"的创新理念,开创柔性可穿戴机器人技术路线,颠覆传统外骨骼刚性框架设计范式[2] - "人机在环"控制理念将人体反馈引入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个性化控制,该技术2018年入选《科学》杂志"全球十大机器人技术"[2] - 产品实现穿戴设备净能耗降低40%的能效突破,轻量化设计仅重约2公斤,大幅降低使用门槛[2] - 全球最轻量级动力膝关节设备仅重670克,将于第三季度规模化量产[3] 临床效果与市场前景 - 临床研究证实患者穿戴训练后6分钟步行距离和10米步行速度较传统康复手段显著提升47%和60%[1] - 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提供革命性康复方案,智能识别并实时补足缺失肌肉功能,促进神经通路重塑[2] - 典型案例显示脑卒中患者从仅能行走15分钟恢复到日均独立行走1.8万步,训练效率提升200%[4] - 全球可穿戴机器人市场预计2028年达到58亿美元,中国企业以年均50%增速发展[4] 产业化进展 - 无锡2000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自主生产,终结代工依赖[3] - 首批3000台产品全球同步供应,终端售价首次突破万元门槛[3] - 与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共建产学研联动转化示范,将产品落地时间缩短至两年[3] - 计划2026年推出穿戴机器人大数据平台,通过AI迭代使设备自适应不同病理阶段[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主导制定肌肉外甲ISO国际标准,争夺国际话语权[4] - 无锡基地产能释放后将服务全球数亿消费者,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出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