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驱动+品牌建设

搜索文档
毕马威中国报告:核心技术驱动+品牌建设,应对新能源企业“出海”三重挑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5-09 21:37
新能源企业出海挑战 - 欧美市场存在"壁垒+本土化产业政策"挑战,迫使企业转向产能本地化 [1] - 发达市场进入门槛高且成本高昂,包括当地品牌强势、合规及文化差异等隐形成本 [1] - 出海企业本地化运营能力不足,表现为需求响应滞后、跨文化管理冲突及成本管控薄弱 [1] 欧洲市场吸引力 - 欧洲市场广阔且盈利性高,光伏和储能领域具有核心吸引力 [1] - 欧洲交流侧储能系统均价为1.2元/Wh,显著高于中国国内0.6-0.8元/Wh的价格区间 [1] - 可再生能源在欧洲电力结构中占比攀升导致负电价现象频发,亟需加大储能设施建设 [1] 欧洲市场驱动因素 - 欧洲电网侧正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接入清洁能源,将带来电网产业链大规模投资 [2] -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政策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 [2] - 欧洲消费者环保意识强,愿意为新能源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2] 出海应对策略 - 采用"+N"模式布局东南亚、墨西哥、东欧等地以降低系统性风险 [2][3] - 实施技术品牌双驱动战略,提升核心技术并塑造高质量品牌形象 [2] - 产业链纵深整合,从制造向服务和消费深耕实现"端到端"闭环 [2][5] - 优化投后风控体系,构建跨境内控框架确保运营稳定性 [2] 区域布局选择 - 北美和欧洲因人均GDP高成为主要消费市场 [3] - 东盟、墨西哥和东欧是热门投资地,分别辐射东南亚、北美和欧洲市场 [3] - RCEP与"一带一路"国家凭借政策协同和市场潜力成为布局热点 [3] 技术品牌战略 - 技术驱动战略能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并优化制造流程 [4] - 储能产业需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核心技术指标 [4] - 需构建"技术+场景+服务"生态模式以遏制低价恶性竞争 [4][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垂直一体化方向可从制造向服务和消费深耕,带动配套企业协同出海 [5] - 横向发展需加强与关联企业战略合作,如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转型 [5] - 海外落地需配套会计、法律、技术等专业服务及供应链管理支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