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创新技术

搜索文档
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团队创新解决施工难题——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这样建成(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01
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展 - 预计8月基本建成 届时江苏常州与泰州通行时间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1] - 自2019年10月开工以来通过多项自主创新攻克世界级难题 [1] 智能施工技术创新 - 采用智能取土机器人使沉井取土效率从每小时40立方米提升至200立方米 作业人员从6人减少至1人 工期提前两个月完成 [2][3] - 研发新型"上小下大"阶式结构钢沉井 总重量超过22万吨 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 [2] - 智能机器人配备水下视频监控、前视声呐和避碰声呐传感器 实现360度旋转伸缩作业 [2] 桥塔施工工艺突破 - 开发钢筋片体柔性制造生产线 实现毫米级精度 生产效率达每小时8个片体/块体 [3] - 采用万吨米级塔吊整体吊装近60吨节段 保持主塔每天1.2米施工进度 [4] - 新工艺减少60%以上高空作业人员 提升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4] 桥面铺装技术 - 针对不同行车区域采用8种铺装结构和体系 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5] - 采用国产高温拌合型环氧树脂材料 打破进口依赖 实现千米级桥梁铺装突破 [5] - 运用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自动化施工 24个有效工作日完成主体铺装 [5]
我国唯一!黄茅海跨海通道斩获世界大奖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8:40
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奖情况 - 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1] - 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2] - 该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影响力 [1] 项目技术亮点 - 项目针对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难度大、跨越Ⅰ级航道、海洋环境腐蚀性强等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 - 采用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风振控制技术及工业化建造等技术 [2] - 中央辅助索、液体粘滞阻尼器及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等技术方案显著提升了桥梁刚度和耐久性 [3] - 风振控制技术应用确保了桥梁在强风条件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项目建造特点 - 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 [4] -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始终,设计中严格考虑生态保护,合理调整路线避开生态敏感区域 [4] - 5座"小蛮腰"造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项目意义 -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深中通道深中大桥后广东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 [2] - 该项目是我国第十一个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的项目 [2]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加强了粤西地区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 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