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茅海跨海通道
icon
搜索文档
“通道效应”蕴藏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7 06:17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 - 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约1.6万公里 [1] - 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约29万公里 [1] -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数量达到2971个,较“十三五”末增加379个 [1] 跨区域运输活动数据 - 完成约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 [2] - 运送货物1.6亿吨 [2] - 揽收快递4.78亿件 [2] 重大跨海通道项目建设进展 -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成功穿越560米海底段 [5] -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建设提速,总体进度已达50% [5] - 狮子洋通道东西主塔建设高度双双过半 [6] 基础设施联通的经济社会效益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后,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深圳与中山间货运距离下降15%,每单货物运输成本降低约20% [6] - 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江门市前5月接待游客超1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2.5% [6] - 深中通道建设前后,一批企业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的发展模式 [7]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2:07
超级工程网络与“大桥经济” -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由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等构成的跨海跨江通道群,加速区域融合并催生“大桥经济” [1] 超级工程的抗风技术突破 - 黄茅海跨海通道采用跨径700米悬索斜拉桥及分体式钢箱梁设计,通过三种颤振—涡振气动调控技术,实现高颤振、低涡振双重性能调控,可抵抗17级台风 [4] - 深中通道研发“整体钢箱梁+水平导流板+上、下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新型组合动力结构,将伶仃洋大桥颤振临界风速提升至88m/s,可抵御17级台风 [5] - 狮子洋通道通过大量风洞试验优化主缆和加劲梁气动选型,将扭转频率从0.15Hz提高至0.24Hz,显著提升颤振稳定性 [6] 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的运营管理 - 港珠澳大桥于9月23日15时起临时封闭,粤港澳三地口岸同步封关 [7] - 广东交通集团对在建项目528个工点全部停工,撤离工人10211人,并派出9396人进行风前检查 [7] - 台风期间,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特大桥桥面风速达30.3米/秒(约16级) [7] - 深中通道加密视频监控巡查,备勤人员约390人,并与气象、交警等部门保持联动 [8] - 西部沿海高速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预置613人抢险队伍及包括116辆抢险车在内的大量应急物资 [8]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1:49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群建设 - 珠江口两岸城市群正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串联成网,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2] 超级工程抗风技术 - 珠江口为超强台风多发区,桥梁设计将抗风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工程师运用先进技术确保极端风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 - 黄茅海跨海通道主线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约14公里,历史最大风力达17级,采用跨径700米左右的悬索斜拉桥和分体式钢箱梁设计 [3][5] - 黄茅海项目研发三种颤振—涡振气动调控技术,并通过世界首次全桥涡振风洞试验,使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 [6] - 深中通道为世界首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其关键工程深中大桥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6] - 深中通道研发新型组合动力结构,将伶仃洋大桥颤振临界风速提升至88米/秒,可抵御17级台风 [6][7] - 狮子洋大桥是世界首座超2000米级的双层悬索桥,通过大量风洞试验将扭转频率从0.15Hz提高到0.24Hz,显著提升颤振稳定性 [7][8] 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 - 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广东省共发布104个台风预警信号 [2][9] - 港珠澳大桥于9月23日15时起临时封闭,广东交通集团所属项目全部停工,撤离工人10211人 [9] - 台风期间,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特大桥桥面风速最大达30.3米/秒(约16级) [9] - 西部沿海高速为黄茅海通道预备65支抢险队伍共613人,以及大量应急物资和设备 [10] - 深中通道封闭期间加密视频监控巡查,备勤人员约390人,整体情况良好 [10]
风王“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7:21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建设 -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加速区域融合 [1] - 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正式通车,连接珠海与江门台山,主线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约14公里 [2] - 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30日通车运营,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采用世界首例“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方案 [5] - 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体量工程,其关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是世界上首座超2000米级的双层悬索桥 [7] 超级工程抗风技术突破 -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造了跨径700米左右的悬索斜拉桥,采用分体式钢箱梁,并研发三种颤振—涡振气动调控技术 [4] - 黄茅海跨海通道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使海上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 [5] - 深中通道研发“整体钢箱梁+水平导流板+上、下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新型组合动力结构,将伶仃洋大桥颤振临界风速提升至88m/s,能抵御17级台风 [5][6] - 狮子洋通道项目通过大量风洞试验筛选出优越的缆型和梁型断面,将扭转频率从0.15Hz提高到0.24Hz,显著提高颤振稳定性 [7] 台风应急响应与监测 - 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港珠澳大桥于9月23日15时起临时封闭,三地口岸同步封关 [8] - 广东交通集团所属各单位累计派出9396人开展风前检查排查,电子情报板发布交通安全信息10795条,在建项目528个工点全部停工,撤离工人10211人 [8] - 台风影响区域桥梁监测触发多次超限预警,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特大桥桥面风速最大达30.3米/秒,约16级 [8] - 西部沿海高速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准备抢险力量队伍65支共613人,以及大量应急物资和机械设备 [9] - 深中通道在封闭期间加密视频监控巡查,备勤队伍人员约390人,西岛驻守人员62人,东岛驻守人员19人 [9] - 广东交通集团有52个高速公路路段启动防风I级应急响应,31个路段为防风Ⅱ级应急响应 [10]
获2025年“全球道路成就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17:36
项目荣誉与行业地位 - 黄茅海跨海通道设计创新实践获2025年全球道路联合会"全球道路成就奖"设计类大奖 [1] - 该奖项为国际交通行业最具声望荣誉之一 近5年中国仅3个项目获设计类奖项且均为长江工程 本项目为首个获奖海洋工程 [1] 工程规模与技术特点 - 项目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 连接珠海与江门 主线全长31公里 跨海段长14公里 [1] - 控制性工程高栏港大桥采用主跨700米双塔斜拉桥设计 黄茅海大桥为世界已建成跨径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桥 [1] 奖项分类体系 - 全球道路成就奖包含设计 研发 施工方法 环境保护等共12个分类类别 [1]
广东交通集团跨“山海”筑“通途” “黄金通道”串起“黄金内湾”
深圳商报· 2025-07-02 06:35
广东交通集团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8日 初期运营管理高速公路里程仅501公里 [2] - 2017年10月整合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实现省属高速公路板块企业"三合一" [2] - 截至2024年底 集团贡献高速公路里程8181公里 占全省通车里程70% [2] - 集团运营近8200公里高速公路网 日均承载超500万车次 [2] 高速公路建设成就 - 200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1186公里 [1] - 2014年以600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随后连续突破7000/8000/9000/10000/11000公里 [2] - 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11700公里 [2] - 目前在建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项目8个 里程约548.8公里 新开工项目2个 里程约201公里 总投资约2137亿元 [1] 重点项目经济效益 - 2002-2020年间 广深高速对沿线区域经济贡献值超4000亿元 [2] - 2024年6月通车的深中通道 一年车流量突破3100万车次 [2] - 2024年国庆黄金周中山市接待游客341.38万人次(同比上升102.36%) 实现旅游收入19.68亿元 [3] - 中山生命科学园一期招商去化率达65% 吸引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3] 在建及改扩建项目 - 2024年底已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汕西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 [3] - 正在推进狮子洋通道/清花高速/广深/广澳/广韶/广云/广肇/河惠高速等扩容提质项目 [3]
广东再获桥梁界大奖
深圳商报· 2025-05-08 07:21
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奖 - 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本届中国唯一获奖项目 [1] - 该项目是广东省继深中通道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也是广东交通集团第二个获奖项目 [1] - 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设计、施工、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 [1] 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 项目团队攻克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Ⅰ级航道防撞、海洋腐蚀等建设难题 [1] - 创新成果包括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及风振控制技术 [1] - 采用中央辅助索、液体粘滞阻尼器及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技术,显著提升桥梁刚度和耐久性 [2] - 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大幅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 [2] 设计特色与环保理念 - 五座"小蛮腰"造型独柱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建筑,兼具美学与功能性 [2] - 项目严格考虑生态保护,调整路线避开敏感区域,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 区域经济影响 - 黄茅海跨海通道强化粤西及沿海欠发达地区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 项目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新标杆,体现中国基建技术实力 [2]
我国唯一!黄茅海跨海通道斩获世界大奖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8:40
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奖情况 - 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1] - 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2] - 该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影响力 [1] 项目技术亮点 - 项目针对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难度大、跨越Ⅰ级航道、海洋环境腐蚀性强等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 - 采用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风振控制技术及工业化建造等技术 [2] - 中央辅助索、液体粘滞阻尼器及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等技术方案显著提升了桥梁刚度和耐久性 [3] - 风振控制技术应用确保了桥梁在强风条件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项目建造特点 - 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 [4] -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始终,设计中严格考虑生态保护,合理调整路线避开生态敏感区域 [4] - 5座"小蛮腰"造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项目意义 -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深中通道深中大桥后广东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 [2] - 该项目是我国第十一个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的项目 [2]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加强了粤西地区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 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