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梧桐报秋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人民日报· 2025-08-11 21:15
立秋节气定义与时间 - 2025年立秋始于8月7日 [1]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及秋季第一个节气 [1] 立秋字义与农业意义 - "立"指开始 "秋"指庄稼成熟 [2] - 秋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禾谷熟也" [2] - 预示酷暑炎夏即将过去 秋高气爽即将来临 收获季节开启 [3] 梧桐作为物候标志的科学依据 - 梧桐叶片宽大对气候变化敏感 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使叶片基部离层细胞结构逐渐解体 [5] - 叶柄承重力减弱 轻微外力即可使叶片脱落 较其他树种落叶更早更明显 [5] - 成为秋季将至的物候标志 体现古人见微知著的敏锐 [5] 梧桐的文化象征意义 - 被奉为"灵树" 象征吉祥 高洁 昌盛 [6] - 《诗经》中"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及庄子凤凰"非梧桐不止"传说赋予祥瑞光环 [6] - 符合"皮青如翠 叶缺如花 妍雅华净"的古人审美认知 [6] 历史文献中的梧桐报秋记载 - "梧桐一叶落 天下尽知秋"可追溯至《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5] - 宋代《梦粱录》记载宫廷立秋仪式:太史官奏"秋来"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寓报秋意 [5] - 唐代诗句"一叶落知天下秋"及明代《二如亭群芳谱》明确记载梧桐落叶与立秋关联 [5] 梧桐物种辨析 - 报秋梧桐为锦葵科梧桐属的中国梧桐(青桐) [6] - 非19世纪中后期引入的悬铃木(法国梧桐) [6] 古今感知秋天方式的对比 - 现代利用仪器精确测量气温变化捕捉秋天行踪 [4] - 古代通过"梧桐一叶落"等物候现象感知秋天脚步 [4][5] - 认知与审美在季节流转中延续 体现万物互联的生态哲学 [6]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立秋节气定义与时间 - 2025年立秋始于8月7日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及秋季第一个节气 [2] - "立"指开始 "秋"指庄稼成熟 字义源于《说文解字》"秋 禾谷熟也"的阐释 [2] - 节气预示酷暑结束 秋高气爽天气来临 同时标志收获季节开启 [2] 物候特征与科学原理 - 梧桐因叶片宽大且对气候敏感 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会导致叶片基部离层细胞解体 轻微外力即可使其成为最早落叶树种 [3][5] - 古人通过"梧桐一叶落"现象感知秋季 此现象可追溯至《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记载 [3] - 宋代《梦粱录》记载宫廷太史官通过梧桐落叶仪式报秋 体现古人对物候变化的仪式化观测 [3] 文化象征与历史渊源 - 梧桐被奉为"灵树" 象征吉祥高洁与昌盛 《诗经》中"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及庄子"凤凰非梧桐不止"传说均强化其祥瑞属性 [4][5] - 梧桐作为文化符号构建审美意象 其"皮青如翠 叶缺如花"的外形符合古人华净雅致的审美认知 [4] - 需区分中国原生梧桐(青桐)与19世纪引入的法国梧桐(悬铃木) 仅前者具传统文化报秋功能 [5] 古今观测方式对比 - 现代通过仪器精确测量气温变化 古代则依赖草木虫鸟等物候现象理解万物互联的生态哲学 [3][5] - "一叶知秋"认知方式延续至今 既包含对季节更迭的科学理解 亦保留传统审美价值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