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人民日报》)

搜索文档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立 秋 立秋节气的到来,预示着酷暑炎夏即将过去、秋高气爽即将来临,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开启。 从生物特性来看,落叶乔木梧桐,叶片宽大,对气候变化敏感。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其叶片基部 的离层细胞结构逐渐解体,叶柄承重力减弱,轻微外力即可使叶片脱落。较之其他树种,梧桐落叶更早 更明显,因而,成为秋季将至的物候标志不仅顺理成章,更体现出古人见微知著的敏锐。 从文化层面上看,梧桐作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构建了内涵丰富的意象网络,融汇共识与情感。 观其形,"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符合古人的审美认知;品其性,古人奉其为"灵树",认为 它是吉祥、高洁、昌盛的象征。无论是《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吟 暑郁未退,新凉渐近。立秋,意味着秋天来临。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仪器精确测量气温变化,精准捕捉秋天行踪。然而在古代,人们怎样感知秋天的脚 步——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一叶知秋",这是古人对立秋时节敏感而又富有诗意的描述。"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与"一叶知 秋"语义相近,可以追溯到《淮南子·说山训》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句。之后,唐人诗中有 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