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槟榔致癌
icon
搜索文档
槟榔风波不断 企业营销惹争议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1:45
政策监管 - 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槟榔为I类致癌物 要求食品经营者下架槟榔及制品 [1]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发文禁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 [1][2]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明确槟榔不再按食品监管 移出食品监管体系 [1] 行业现状 - 中国槟榔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2] - 2015年某槟榔企业在全国6城市12频道投放广告 费用1426万元 时长8395秒 频次1319次 [2] - 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停止广告宣传 但效果不明显 品牌仍持续赞助综艺 [2] 企业动态 - 某高端槟榔品牌在广州塔举办发布会 推出联名礼盒 宣传点为"帝王贡品与女王座驾" [1] - 该联名产品被门店证实仅作展示 不允许售卖 每个门店仅配一盒 无具体定价 [2] - 企业近期要求门店撤回展示产品 停止对外陈列 [3] 市场反应 - 槟榔品牌营销事件引发广泛争议 包括联名宣传和致癌风险双重关注 [1][2] - 相关汽车品牌否认联名合作 槟榔企业未公开回应但已采取产品下架措施 [2][3]
他们把癌症卖给了你,却说这是养生
虎嗅· 2025-05-05 17:26
槟榔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 槟榔通过释放槟榔碱作用于神经系统 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引起人体兴奋反应 [16] - 槟榔粗糙纤维在咀嚼过程中物理损伤口腔黏膜细胞 破坏口腔第一道防线 [22][23] - 槟榔碱直接导致口腔黏膜上皮萎缩 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病变 [27] 成瘾性控制特征 - 槟榔碱与大脑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增加多巴胺分泌 形成神经依赖 [32] - 大脑在槟榔碱减少时出现空虚和烦躁 强制要求持续摄入槟榔 [33] - 与酒精协同作用时 血管舒张增加黏膜通透性 强化槟榔碱入侵效率 [37] - 与烟草中的尼古丁共同使用时可产生协同成瘾效应 [38] 致癌性临床数据 - 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 具有100%人体致癌证据 [42] - 长期炎症反应激发细胞突变 免疫系统无法及时清除导致口腔癌爆发 [46][48] - 槟榔致癌物质可扩散至多器官 引发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及宫颈癌 [52] - 造成生育系统损害 导致不育/流产或死婴等生殖健康问题 [52] 流行病学统计 - 中国口腔癌年发病率为1.06-1.69/10万 年死亡约1万人 [64] - 湖南男性口腔癌发病率达6-8/10万 嚼槟榔比例38% [64] - 长期嚼食者口腔癌死亡概率升至2% 较普通人群风险增加15-20倍 [64] - 不嚼槟榔人群终生死于口腔癌概率为0.11%(约1/1000) [64] 产业监管现状 - 存在电视台及综艺节目为槟榔产品进行广告宣传的现象 [56]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出台文件要求停止槟榔广告宣传 [58] - 部分地区仍存在美化槟榔产品的营销乱象 [64]
淘宝、京东、拼多多仍违规将槟榔作为食物售卖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3-14 22:59
电商平台违规销售槟榔现状 - 淘宝旗下多个频道(淘工厂、淘宝买菜、淘宝秒杀)将槟榔归类为"食品生鲜/休闲零食/糕点蜜饯"等食品类目,并使用"口感极佳"等食用暗示性描述[4][6][7] - 京东将槟榔纳入"食品酒饮>蜜饯果干"类目,搜索"蜜饯果干"可直接显示槟榔产品,京喜自营频道同样归类为"休闲食品>蜜饯果干"[9][12][13] - 拼多多虽移除食品频道首页推荐,但仍将槟榔分类为"食品>地方农货/蜜饯果干",百亿补贴频道直接标注为"食品"[16][18] 平台管理漏洞 - 淘宝和京东的槟榔商家普遍上传食品经营许可证,平台默许此类资质审核[8][14] - 拼多多部分商家隐藏营业执照及食品备案凭证查询入口,但仍有商家使用预包装食品备案凭证[19][20] 监管政策冲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明确要求"槟榔不再按食品监管",2022年进一步禁止以食品名义展示/经营槟榔制品[23] - 《食品安全法》规定槟榔不得作为食品原料,卫健委未将其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且不宜制定食品安全标准[21] 公共卫生风险 - 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与砒霜同等级,2022年全球12万例口腔癌与槟榔使用相关[25][26] - 槟榔成瘾性被列为全球第四大滥用物质,多国将其定义为毒品或禁止销售[26] 行业改进建议 - 电商平台应立即将槟榔移出食品类目,商品页面需标注"非食品"提示并设置健康风险警示[27][28] - 需优化商品分类系统,确保槟榔销售区域与食品区物理隔离,停止食用性宣传用语[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