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念训练
icon
搜索文档
你的孩子不是懒,是能量低
经济观察报· 2025-10-15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孩子表现出的懒惰、无精打采、易怒等行为并非简单的态度问题,而是能量层级低下的表现 [11][15][36] - 持续的低能量状态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现象,甚至磨灭生命力 [15] - 通过为心灵、大脑、身体三个能量场充电,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能量层级,改善其状态 [17][36][37] 能量层级理论 - 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提出"能量层级论",将人的能量状态类比为手机电量 [12] - 能量强时,孩子表现为阳光、温暖、精力充沛 [13] - 能量低时,孩子表现为一蹶不振、提不起精神、对事物缺乏耐心 [14] 低能量的表现与案例 - 案例中小唐出现中午十一二点不起床、不爱做作业、每天发呆昏沉的行为 [4][5] - 行为演变为打游戏、不愿与人沟通,在家长采取断网、收手机等干预措施后情绪激动,出现砸电视手机等过激行为 [6][7] - 孩子变得易怒,家长稍微批评便会暴跳如雷,最终不得不休学 [8][9] - 类似小唐的案例在心理咨询中并不少见 [10] 提升心灵能量场的方法 - 心理辅导中需关注"反刍思维",即孩子持续回想负面痛苦事件的思维模式 [18][19] - 反刍思维表现为反复思考失利考试或批评,放大情绪,最终形成自我无价值的认知 [20] - 通过心理评估分析思维反刍根源,并运用正念训练引导孩子接纳自我,认识到失利可逆 [22][23] - 挖掘孩子擅长之处进行鼓励,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 [24] - 心理能量增强后,个体的抗压能力会显著提升 [25] 提升大脑能量场的方法 - 孩子能量低、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大脑未充分休息有关 [26] - 事项过多、反复切换任务(如多门课程、大量作业、辅导班)会快速消耗能量,如同手机开启过多应用程序 [27][28][29] - 需训练思考能力,协助其区分任务的重要与紧急程度,制定计划进行时间管理,减少不重要事项,专注高价值任务 [30] - 将精力投入有价值的事情并取得成功,能带来成就感,进而加强心灵能量,形成良性循环 [31] 提升身体能量场的方法 - 身体状态至关重要,身体差会导致内心脆弱、大脑迟钝 [32] - 许多孩子忙于学业,课余时间沉迷电子设备,缺乏运动,导致身体像生锈的齿轮,效率低下且消耗更多能量 [32] - 规律运动能及时充电,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可提升生命状态 [32] - 运动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可能与药物相当 [32] - 建议父母以身作则,下班后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进行持续30分钟以上的运动,养成习惯以提升孩子体力、专注力、洞察力和成绩 [33][34][35][36]
心理学|"一屁过江来"的当代版——你的情绪为什么总被别人触发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09:03
心理学与情绪管理 - 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导致情绪更容易被外界触发 如社交媒体互动 同事反应等微小事件都能引发内心波动 [1] - 情绪稳定性高的个体具备"八风吹不动"特质 其快乐源于内心自由而非外界顺遂 这种心理状态是当代心理健康重要课题 [1] 古代智慧与情绪理论 - 苏轼与佛印典故揭示"八风"理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力量影响心境 真正修行需理论认知与实践磨砺结合 [2][3] - 佛家"八风吹不动"境界要求远离外界评价干扰 达到心态光明从容自在的状态 [2] 现代心理学验证 - 情绪自主理论认为成熟个体需区分自我与他人情绪 不将价值建立在外界评价上 [4] -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自动化负面思维夺回情绪控制权 正念训练以观察者视角实现古人"不动心"理念 [5] - 研究显示情绪自主者心理韧性更强 面对挫折时恢复更快且幸福感更稳定 [5] 当代社会挑战 - 社交媒体催生表演型人格 消费主义捆绑快乐与物质 信息过载阻碍深度思考 这些因素使"不动心"更难实现 [6] - 帕斯卡尔观点在当代新解:人类不仅难以独处 更难以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 [6] 情绪自主训练方法 - 培养觉察力:观察情绪反应 识别自动触发模式 通过"情绪三问"建立缓冲机制 [7] - 澄清核心价值观:抵御社会潮流裹挟 在诱惑面前保持坚定 [8] - 建立心理边界:学会拒绝过度要求 保护心理空间不受侵犯 [8] - 追寻内在意义:将注意力转向成长与热爱领域 增强对外界波动的抵抗力 [8] 情绪自主本质 - 现代情绪管理目标是与情绪和平共处 承认其存在但不被奴役 实现"以心转境而不为境转心"的状态 [8] - 情绪自主是古老智慧的现代表达 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免疫力 其核心在于外界变化中保持内心自由与宁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