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新高教集团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新高教集团 - 行业:民办高等教育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战略调整与招生情况 - 战略导向为提高本科学生占比,适当减少专科学生占比,总人数保持不变或微增,目前本科学生占比达 40%,未来几年将延续此趋势[2][6][8] - 2024 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 98.39%,高质量就业率达 37.72%,比去年同期提升 10 个百分点,民企就业人数增幅达 90%[3][28] - 本科院校报到率一般达 80%以上,集团学校平均报到率在 90%以上,河南洛阳和郑州两所专科院校报到率也达 90%以上[3][23] - 云南学校将增加本科招生计划,减少专科招生计划,总人数不变;贵州工商学院因升本计划控制人数至 12000 人左右,升格后有望增加人数[7] - 华中、东北和甘肃本科学校总在校生人数呈增加趋势,洛阳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因停止招收五年制大专学生,总人数减少[10] 学费情况 - 平均学费增幅预计与收入增幅相当,约为 5% - 10%[2][6][8][9] - 2024 学年平均学费约为 16000 元,部分区域如河南存在限价,但当地学校平均学费不到 13000 元,未达限价标准,暂不考虑限价问题,集团对优势专业仍有调费空间[2][9] 升本情况 - 升本需进入当地省份五年发展规划,满足生均图书馆面积等多项条件,贵州学校已进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并于 2024 年开始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约 7 亿元[10][11] - 贵州及其他三所专科学校正在积极申请升本,贵州工商学院有望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6][28]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未来 3 - 5 年,预计每年资本开支 8 - 9 亿,2025 年主要用于贵州学校三期校园建设,2026 财年和 2027 财年预计控制在 6 亿左右,不包含郑州、洛阳、广西三所专科学校及海南学校项目[15] - 公司每年经营现金流约 13 亿,扣除利息后约 9 - 10 亿可支配现金流,用于常规升本等资本开支[2][15][16] 债务情况 - 截至最新中期业绩,公司整体有息负债约 28 亿人民币,其中 8000 万美元为银行银团贷款外债,其余为境内负债,长期有息负债约 18.7 亿人民币,短期有息负债约 9 亿多人民币,占总负债比例 34%,公司计划将短期负债占比控制在 30%左右[16] - 公司计划每年偿还 4 - 5 亿元短期债务,偏向按项目制借款方式进行长债借款,当前金融环境宽松,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借款相对容易[19][20] 分红情况 - 公司内部正在商讨重启分红事宜,暂无明确答复,上一次股票股息属非常态化,目前考虑包括以股代息、可选现金派息等多种方式[2][21] - 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每年约 9 亿现金流,减去 6 亿资本开支后,每年剩余约 3 亿,账面上还有存量现金,但因海南学校项目不确定性,需储备资金,仍在讨论是否分红[17] 海南学校项目 - 海南学校项目尚未达成详细规划,具体资金需求和建设时间难以确定,预计投入比贵州学校升本三期校园建设的 7 亿元更高,审批和启动时间不由公司决定,无法准确预估建设周期[18] 行业情况 - 国家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但近年来扩大公办学校招生、新设职业本科,对民办高校形成一定压力,长远来看,政府鼓励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专注教学质量提升的优秀民办高校[26] - 目前未明显感受到民办高等教育行业集中化或大量同行退出现象,若民办高校未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可能在招生计划分配中减少份额[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高教集团拥有 8 所院校,4 所本科院校(云南学校、华中学校、甘肃学校、东北学校),4 所专科院校(贵州工商学院、洛阳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城市学院、广西学校),所有院校均 100%持股,无少数股权[3][4][5][6] - 集团通过优化四个价值(更好的学习成效、更高就业质量、更优服务体验和更美校园环境)增强竞争力,推动专科学校升本、升硕,以应对未来总学生人数减少问题[28] - 集团共有 321 个专业,每个专业配备负责人,成立教学改革中心,投入资源进行教改人员补贴,薪酬同比增加 18%,实施“三优激励计划”,覆盖 8 所院校所有教职工[28][29] - 集团建立学生投诉意见平台,解决率达 100%,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如开学季、毕业季音乐节等[29] - 集团每年进行学生和教师满意度调研,并发布 NPS 数据,可在官网查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