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文化交融
icon
搜索文档
从云冈纹饰细节看文明传承(新书问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6:47
第六窟中心塔柱北面(色稿)。 (配图选自《云冈纹饰全集》) (配图选自《云冈纹饰全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年间始开凿,是蜚声中外的佛教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纹饰是云冈石窟中融合佛教义理与艺术审美的装饰纹样体系,具有"以 纹饰质,以纹表意"的特点,既是装饰符号,也是文化思想的视觉表达。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 物,由潘鲁生主编、刘燕担任执行主编,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纹饰全集》,是云冈学研究的里程碑 式成果。近日,我们对该书策划编辑申尧进行了专访,探寻云冈纹饰的独特魅力。 问:与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的十六卷本《云冈石窟》考古研究报告、2019年 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石窟全集》相比,新书《云冈纹饰全集》有何延续与创新? 答:三部著作恰似云冈研究的"三级跳",反映了人们"由远及近"审视云冈石窟的过程。日本学者的 《云冈石窟》考古研究报告首次将现代考古方法应用于云冈石窟的记录与研究,具有拓荒意义。但这一 工作是在侵略战争时期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的非法调研,其背景与动机必须正视。中国学者张焯、王 恒、赵昆雨主编,张海雁摄影的《云冈石窟全集》实 ...
东西问丨王龙:拜寺口双塔如何见证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31
拜寺口双塔的历史文化价值 - 拜寺口双塔是西夏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采用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形式 彰显西夏对佛教的推崇 [6] - 双塔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 砖雕佛像 兽头及彩绘装饰工艺精湛 体现西夏高超建筑技艺与独特艺术风格 [6] - 融合中原唐宋古塔风格与辽 金古塔韵味 塔内西夏文和梵文铭文见证西夏与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交流 [6] - 周边遗迹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最早木活字版印本实物 将木活字发明提前至西夏 [6] 建筑风格比较 - 与宋 辽 金塔相同点:均以砖为主材 呈多层密檐结构 多数为空心有塔心室 宗教文化内涵均与佛教紧密相连 [8] - 不同点:拜寺口双塔塔身粗壮稳重 宋塔修长秀丽 辽塔高大檐密 金塔兼具宋辽风格 拜寺口双塔融合党项 汉 吐蕃等多民族文化 [8][9] 艺术珍品价值 - 双塔形制融合中原楼阁式塔层叠结构与藏传佛教密宗符号 东塔体现汉地风格 西塔彰显藏密特色 成为西夏"汉藏佛教交融"缩影 [10] - 无传统基座 直起平地 以厚壁空心结构和柔性设计增强抗震性能 历经多次地震依然屹立 展现西夏建筑技术卓越 [10] 宁夏境内其他西夏古塔 - 现存六座西夏始建古塔:拜寺沟西夏方塔 宏佛塔 一百零八塔 康济寺塔 承天寺塔 鸣沙洲塔 [12][13][14] - 一百零八塔是国内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 始建于西夏 依山势按奇数排成12行呈等腰三角形 [13] 西夏兴建佛塔原因及藏传佛教传播作用 - 兴建原因:统治者大力支持佛教 民众普遍信佛 西夏位于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受中原 吐蕃 回鹘和契丹等文化影响 [15] - 传播作用:西夏成为藏传佛教传播重要通道 促进汉藏佛教圆融发展 重视噶玛噶举派和萨迦派 大规模翻译佛经 [15] 民族文化交融与保护研究 - 建筑风格兼具中原唐宋古塔几何美感与辽金多层密檐结构 装饰艺术融合中原与周边民族对佛教艺术的理解 [16] - 保护措施需加强日常检查 修复塔体结构与受损砖雕 整治周边环境 防范灾害 [18] - 研究需整合考古学 历史学等多学科力量 对周边遗址考古发掘 分析建筑技术 挖掘宗教文化内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