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

搜索文档
成都博物馆11月将举办亚欧非黄金服饰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0-05 09:10
金线:从北非到东亚的服饰艺术 (原标题:成都博物馆11月将举办亚欧非黄金服饰展) 成都博物馆11月将举办亚欧非黄金服饰展。本次展览拟集中展示不同国家的织金服饰文化与工艺传统, 体现世界各地织金服饰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拟展出不少于110件国外展品,30件左右的国内展品。 拟借展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展览"金线:从北非到东亚的服饰艺术"的展品和内容,该展览通过讲述亚欧 大陆和北非各国服饰艺术品使用黄金的悠久历史,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服饰之美及文化交流,展出的展品 中包含非洲马格里布地区、南亚、东南亚、东亚等地的金线服饰实物及材料,类型包括金丝、日常服 饰、婚礼服饰、节庆服饰、刺绣布料等。 展名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抗战主题展览迎来打卡热
苏州日报· 2025-10-02 08:07
昨天(10月1日)是国庆中秋假期首日,苏州革命博物馆迎来打卡热潮。不少市民专程前往参观正 在展出的"江南烽烟苏州记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在重温历史中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 日。本次展览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苏州干部学院、苏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联 合主办,苏州革命博物馆承办。 展厅外,不少参观者手持国旗拍照留念,成为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线"。展厅内,一件件实物无声 诉说着烽火岁月。锈迹斑斑的冲锋号、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医药箱、泛黄的《东进报》……市民们驻足 凝视,神情庄重。来自昆山的代先生正弯腰为读二年级的儿子代思睿形象地比划着一件老物件的用 途。"带孩子来,就是想让他真正'触摸'到历史。"代先生说,"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更不能忘记今天的 幸福从哪里来。" 彩香中学初一学生邹羽沫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仰头认真观看一幅幅历史照片。她说,眼前的影像 让她更真切地体会到抗战的艰难与胜利的不易,也更加热爱祖国。 在运用AI技术还原的"夜袭浒墅关"场景前,小学生张诺正举起电话手表录制视频。"孩子离那段历 史很远,但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让展览更有观看价值。"张先生抚摸着儿子的头说。 "这是我 ...
“吴王夫差”铜剑 将在12月与杭州市民见面
每日商报· 2025-09-25 11:01
吴山,杭州人非常熟悉,这里曾发生过哪些趣事?为此,杭州博物馆联合17家文博单位,从众多馆 藏文物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策划了一场名为"城中有座山——杭州吴山的历史空间"的展览,并把这些 珍贵的大咖"请"到现场。9月24日,杭博举行媒体探营活动。 展览共计展出217件文物展品。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47件,展出时间从9月 25日起至2026年1月5日。 层层相叠的套杯于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更为难 得的是,可能受到相同审美因素的影响,套杯有着和水晶杯相似的造型,"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证明水晶杯不是'穿越而来'。"杭州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展览策展人徐颖介绍。 在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青铜器同样重要——战国兽首水战图青铜柶。 根据战国《仪礼·聘礼》和《说文解字·木部》记载的文字材料可以看出,柶为礼器,功能如匕,即 挹取器,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看作舀取食物的一种器具。 杭博馆藏的这件青铜柶长30.2厘米,宽4.0厘米,整体造型呈微微弯曲的长薄板形,一端造型为兽 首,长板的中央刻6组人物于水面兵戎相接的图景,左右各有1艘船,船上3人站立划桨,部分人 ...
应星控股(01440):8月香港CR7 LIFE 博物馆访客人数较7月增长超过40%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03
博物馆运营表现 - 博物馆自开幕后广受欢迎 接待大批球迷并提供沉浸式体验 [1] - 2025年8月访客人数较7月增长超过40% [1] - 2025年8月第三周访客数较第二周按周大幅增加超过250% [1] 战略发展举措 - 博物馆成功推动公司积极寻求与著名知识产权持有人建立长期合作 [1] - IP合作措施旨在增强产品差异及品牌资产 [1] - 预期IP措施将丰富收益来源并可能产生额外回报 [1] 企业价值影响 - 博物馆巩固公司企业形象并提升市场地位 [1] - 为收益来源多元化提供支持 [1] - 预期为公司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1]
北京“城之源”最早出土文献亮相
北京晚报· 2025-08-28 14:47
展览概况 - 首都博物馆推出"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首展"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展览时间为即日起至11月28日 [1] - 本次展览汇集珍贵文物180件(套) 其中重要文物39件(套) 作册奂卣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1] - 展览为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考古成果汇集最全 展出文物数量最多 规格最高的一次 [1] 重点展品 - 作册奂器青铜鼎卣觯出土于琉璃河遗址M1902号墓 其铭文是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的出土文献 实证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1] - 堇鼎为北京地区出土的形体最大 重量最重的西周青铜器 重达41.5公斤 内壁铭文记载了堇奉燕候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并受赏赐的史实 [1] - 伯矩鬲以7只立体牛角构成的饕餮纹饰展现西周青铜铸造巅峰技艺 全身有7个牛头装饰 是北京地区西周青铜艺术巅峰之作 [2] - 克罍克盉成对展出 盖内和器沿内壁铭文记载了"命克侯于燕"的史实 是考古人员最先发现的北京"城之源"文字证据 [2]
“文博热”持续升温澎湃文旅消费活力 中华文化魅力添彩“暑期经济”
央视网· 2025-08-22 12:15
江西省博物馆儿童主题展 - 江西省博物馆举办"器载天工——'环环'解码古人智慧儿童主题展" 通过56件展品和8项交互装置展示古代科技原理 包括气压汲酒器 榫卯结构等[1][5] - 展览采用AI讲解员"环环"(商代玉羽人配饰形象)进行文物解说 并设置低20厘米的儿童友好型展台[3][5] - 开展两个多月参观量达65万人次 配套21集趣味动画构建文物探秘 科学解码 生活应用三维认知体系[7][9] 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青花瓷展 - 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举办唐代青花瓷专题展 展出扬州唐代地层出土的青花瓷片 揭示青花瓷起源[10] - 重点展品包括唐代青花塔式罐(绘有唐代步打球运动场景)及3件印尼海域唐代沉船出水的完整青花瓷盘[11] - 展览设置AI互动触摸屏 观众绘制轮廓即可生成定制青花瓷图案 增强参观体验趣味性[13]
儿童艺术作品绽放“同样的光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8:53
作为山西青铜博物馆2025年度特色教育项目,"同样的光芒"自4月启动以来,已走进山西省特殊教育中 等专业学校、太原市盲童学校等6所机构,开展定制化知识课堂、青铜器触摸体验、艺术工坊等10余场 活动,让上千名残障儿童感受传统文化、表达内心世界。 "我们希望打破偏见,让特殊儿童的艺术潜能被看见。"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张靖表示,"每个孩子都是 独特的光源,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同样的光芒',生命和艺术的多样性值得全社会尊重与守护。" (责编:郝孟佳、李昉) 展览现场。 山西青铜博物馆供图 本报电(记者邹雅婷)近日,"同样的光芒——残障儿童作品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入 梦""生辉""希望""未来"四大主题单元,展出100余件儿童艺术作品,表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 界。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特别创作主题墙绘与艺术装置,将展厅装点成充满生命力的温暖空间。 8月5日上午,一场以"共创"为核心的艺术体验活动在展厅举行。"作品背后的故事"分享会、许愿树手印 墙、蒙眼串珠体验等吸引观众积极参与,此外还有专属印章收集、纸飞机寄语等互动环节,让每位参与 者成为展览的"共创者"。 ...
自7月8日恢复开放以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
人民日报· 2025-08-09 05:4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情况 - 纪念馆自7月8日恢复开放至8月7日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 [1] - 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吸引观众驻足深思 [1] 主题展览内容与规模 - 展览分为8个部分总面积达12200平方米 [1] - 共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 [1] 展览形式与特色 - 运用现代展陈手段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 [1] - 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和参与感 [1] - 立体呈现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和历史场景 [1]
迎接暑期博物馆热 北京“看·见殷商”展持续上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21:37
展览新增展品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四件展品,包括嵌绿松石饕餮纹罍、蛇纹铜铲、玉鸟刻刀和戈形器 [1][3] - 新增展品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嵌绿松石饕餮纹罍出土于河南安阳,器表通体铸槽,内嵌绿松石,工艺精湛,色彩瑰丽,在商代青铜器中较为罕见 [1] - 另外三件文物蛇纹铜铲、玉鸟刻刀、戈形器出土于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蛇纹铜铲内有朽木,玉鸟刻刀上有可佩带的小孔,戈形器头端作龙形 [3] 展览特色 - "看·见殷商"展览文物类型丰富,涉及工艺多、形制全,包含一些"孤品" [3] - 展览新增展品丰富了青铜器的器型,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殷商文化 [3] - 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双面铜人像已于7月和观众见面,预计展出至8月31日 [3] - 来自山东博物馆的祖辛方鼎拟于8月12日到馆,预计展出至10月12日 [3] 观众反馈 - 市民朱女士表示展览的文物类型丰富,每一件都不想错过,展览让孩子初步了解殷商文化的同时,也能继续给自己"补课" [3]
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长沙开幕 “砖”看古人生活日常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08:52
展览概述 - 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精选164件套文物,以河西走廊地区魏晋画像砖中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再现魏晋先民生活场景 [1] - 展览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出行交游、宴饮美食、畜牧耕作、制衣装扮、游艺娱乐等生活细节 [1] - 展览标题"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源于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内的植树活动,"左公柳"象征安居乐业 [1] 展品内容 - 展品包括65件画像砖,其中驿使图画像砖是中国已发现最早的邮驿制度图像资料 [2] - 其他画像砖描绘了进食、切肉、宰羊、耕作、扬场、晾衣、宴饮、六博等场景,反映魏晋人日常生活情感 [2] - 画像砖内容源自现实生活,寄托古人对死后生活的信仰,是研究两汉魏晋历史的重要资料 [1] 展览特色 - 展厅设计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坐飞机、露营烧烤、换装、打架子鼓等与魏晋生活对话 [2] - 展览免费开放,展期至10月19日,期间将举办专家讲座、青少年体验工坊、魏晋生活手账等活动 [2] 历史背景 - 甘肃地区自汉以来画像砖墓、壁画墓已出现,魏晋十六国至元时期发展显著,成为墓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1] - 现存魏晋画像砖画面古朴,反映河西地区百姓生活,具有独特趣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