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传承
搜索文档
2025·云南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在昆明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06:31
本届民族音乐传承周持续至10月27日,将在昆明市、文山市、丘北县、富宁县四地联动举办。 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众则表示,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民族音乐传 承周的举办,正是推动民乐艺术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又一次实践探索。此次既有高水平的民族专场音乐 会,又有深入基层的惠民文演出和新作品首演等,让专业院校与民间艺人深入交流,让传统曲目与现代 创作相互启迪,让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发展。 当晚的开幕式音乐会上,民族室内乐《云之际》、民族室内乐与合唱《几时》、中国鼓与民族管弦乐 《耍龙调》、民族管弦乐《月下蝶谱》和歌曲《普洱之约》、《歌声唱响彩云南》等节目均为首演,为 民族音乐传承周增色添彩。 21日晚,2025·云南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在昆明市启幕,悠扬婉转的民族音乐中,一场由传统通 向未来的民族音乐之旅徐徐展开。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里是民族音乐资源的宝库,来自云南弥渡 的《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文山壮族的《坡芽歌书》、云南海菜腔等音乐,唱响海内外。本 届民族音乐传承周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开幕式上,中共云 ...
努力做有“根”的音乐(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民族音乐与现代融合 - 音乐人致力于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风格相融合,强调传统音乐需要活在当下而非仅博物馆式保护 [2] - 通过采风搜集民族音乐素材,注重挖掘旋律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使作品具有文化根基 [2] - 提出民族音乐需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借助互联网扩大传播,同时从民间汲取创作养分 [2] 音乐创作方法论 -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实践,如《我想你了》《阿果吉曲》等作品均在10-20分钟内完成初稿,体现情感驱动的快速创作模式 [3] - 后期注重精细化打磨,如逐字修改歌词、调整音符,以慢工出细活原则提升作品质量 [3] - 作品题材覆盖亲情(《月亮妈妈》)、奋斗、爱情等多元主题,真实质朴的风格获得观众共鸣 [3] 行业挑战与应对 - AI音乐创作的兴起对行业形成挑战,音乐人需通过深度打磨作品保持竞争力,避免同质化与粗制滥造 [4] - 强调优秀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在于人类情感温度,需在快节奏信息时代坚持内容创新与诚意创作 [4] 个人经历与行业启示 - 音乐人早期艰苦经历(如徒步20公里山路、货车司机生涯)塑造了稳步行路的职业心态,隐喻行业需长期积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