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适应型能源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锻造能源体系韧性 提升“气候洞察力”
新华财经· 2025-09-12 16:11
白露已过。回看今夏,全国一度陷入"蒸笼模式"。浙江也是如此,特别是8月,平均最高气温35.8℃、 高温日数22天,比常年偏高2.9℃、偏多13天。 夏季全社会用电负荷也维持高位。除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最直接的影响就属高温。入夏以来,截至8月 底,浙江省地两级负荷合计59次创新高,全省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有74天破亿、4次刷新纪录、冲至 1.31亿千瓦的历史峰值。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构建,电力系统与气象气候更加深度耦合。"高新能源占比",让电力 供给的气象敏感度明显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坐拥能源资源小省、消费大省双重身份的浙江,面临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挑战及高温、 台风等极端气候的威胁,在构建更有韧性的能源体系方面打造了"典型样本"。 从今夏成功应对高温大负荷考验的实践看,浙江探索建设气候适应型能源系统的路径逐渐清晰。 电力气象的"资源共享"十分关键。放眼浙江,新能源分布广,大量分布式光伏分散在宁波、嘉兴和杭州 地区,集中式光伏在浙西南偏远山区,风电则富集在沿海。未来,浙江将继续深化气象电力协同联动机 制,强化站点数据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与此同时,浙江也将不断增强供需两侧基础,合理规划构建浙江"强交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