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保险+通信多元联动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行业技术壁垒,中山创新“气象+保险+通信”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9-29 16:15
试点模式核心与背景 - 行业积极探索“气象+保险”服务新模式,旨在应对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城市内涝及车辆浸泡风险[3] - 该模式构建“气象+保险+通信”多元联动体系,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从“灾后补偿”向“灾前干预”转变[3] - 模式核心是建立“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理赔”全链条风险减量机制[3] 试点成效与经济效益 - 2025年上半年在中山市三乡镇、坦洲镇和神湾镇试点,经济效益显著,赔付金额大幅下降[3] - 在台风“桦加沙”影响过程中,保险行业预计车辆损失金额约80多万元,较台风“韦帕”过程明显减少[3] - 2025年6月17日暴雨期间,试点区域车险赔付金额较2024年同期下降66%,受损车辆数量大幅减少[4] 技术应用与预警机制 - 已实现暴雨内涝风险的米级精准识别和提前1小时预警[3] - 建立“预警-触达-响应”闭环机制,将预警信息转化为避险指令点对点推送至车主[4] - 在台风“桦加沙”服务中,利用电子围栏和AI语音外呼技术对易涝点周边群众精准提醒,呼叫超两万人,接听率达75%以上[5]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模式推动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前提下,从“被动理赔”转向“主动防灾”[4] - 模式打破行业间数据壁垒,实现气象预警、保险服务与通讯触达的“无缝衔接”[4] - 行业计划深化“气象+保险+通信”多元联动机制,拓展应用场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样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