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锂异质性
icon
搜索文档
西湖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1 0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锂离子电池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正极、负极,以及能让锂离子移动的电解质 (通常为电解液) 。其中,正 / 负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 ( 电解质-电极界面 ) ,是众多化学反应与物理过程发生的核心区域。 在电池充电时,电解液会在负极表面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薄膜—— 固态电解质界面层 ,它的形成 对于确保可充电 锂离子电池 (LIB) 的可逆操作发挥着 关键作用。然而,要精确表征低结晶度且高度敏感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化学成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西湖大学工学院 向宇轩 课题组、 朱一舟 课题组 与 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宋云 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Probing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LiF in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探究了 固态电解质界面 中 氟化锂 ( LiF ) 的异质性,这项研究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电极界面层中各组分为纯相的认知,为高性能二次电池中快速离子 传输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这也为电池的高性能电解液及电极界面层材料的设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