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电池

搜索文档
正力新能上半年实现营收31.7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巨潮资讯· 2025-09-18 10: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72亿元 同比增长71.9% 从2024年同期的18.45亿元增长[2][3] - 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1.3亿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2.2亿元[2][3] - 毛利率从9.9%提升至17.9% 销售净利率从-7%提升至6.9%[2][3] 业务运营 - 动力电池业务销售收入29.85亿元 出货量7.63GWh 同比增长均超80%[2] - 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排名提升 6月份单月排名升至全国第6名[2] - 储能业务受益海外旺盛需求 104Ah标准化电芯成为全球家庭储能主力产品[5] 技术研发 - 在先进材料领域取得突破 包括高电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高安全高镍材料[5] - 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开发稳步推进[6] - 搭建高能磷酸盐体系和高能三元(硅基)体系技术平台[5] 产能规划 - 预计2025年底新增产能10GWh 2026年底再新增15GWh[6] - 规划实现总产能50.5GWh[6] 客户合作 - 与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等头部车企建立深度合作[5] - 积极参与创新性电动化平台开发项目[5] 产品进展 - 第二代"三高一快"航空动力电池实现量产 成为行业首家固定翼载人飞机量产交付电池供应商[5] - 持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保持电池行业领先地位[6]
西湖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1 0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锂离子电池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正极、负极,以及能让锂离子移动的电解质 (通常为电解液) 。其中,正 / 负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 ( 电解质-电极界面 ) ,是众多化学反应与物理过程发生的核心区域。 在电池充电时,电解液会在负极表面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薄膜—— 固态电解质界面层 ,它的形成 对于确保可充电 锂离子电池 (LIB) 的可逆操作发挥着 关键作用。然而,要精确表征低结晶度且高度敏感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化学成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西湖大学工学院 向宇轩 课题组、 朱一舟 课题组 与 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宋云 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Probing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LiF in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探究了 固态电解质界面 中 氟化锂 ( LiF ) 的异质性,这项研究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电极界面层中各组分为纯相的认知,为高性能二次电池中快速离子 传输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这也为电池的高性能电解液及电极界面层材料的设计提供 ...
每日速递|LG新能源攻克锂金属电池寿命难题
高工锂电· 2025-09-05 16:55
电池 - 中科海钠中标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20MWh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 标志着该技术路线在规模化储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并实现工程化应用重要里程碑[2] - 赣锋锂电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约40.7亿元 各项单位工程完成度达50% 计划2026年7月具备投产条件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 储能系统集成及日产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预计新增产值60亿元[3] 材料 - 天津绿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北地区首个公共型新能源电池材料保税仓库正式投入运营 主要产品为氢氧化锂 碳酸锂 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提供保税仓储及转口贸易 保税进料加工和保税来料加工等全流程服务[5][6] 海外 -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合作开发的创新型液态电解质技术成功解决锂金属电池寿命难题 单次充电续航达800公里 完整充电仅需12分钟 电池可支持累计行驶里程30万公里[8][9][10] - 美国储能公司EOS Energy Enterprises Inc计划2025年年底之前在美国国内生产电池阴极材料 以避免受关税战影响[11] - Patriot Battery Metals报告其魁北克Shaakichiuwanaan锂项目在获得批准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 联邦许可审批流程与省级审批流程实现同步衔接 省级ESIA提交目标在2025年底[12][13][14] - 美国钠离子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宣布停止全部运营 关闭密歇根Holland与加州Santa Clara两处工厂 裁员95人 一年前曾计划投资14亿美元在北卡建设24GWh钠离子超级工厂[15]
正力新能:预计2026年底形成50.5GWh产能 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12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31.72亿元 同比增长71.9% [1] - 净利润2.2亿元 同比增加3.5亿元 [1] - 毛利率17.9% 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1] - 总出货量7.8GWh 同比增长99.2% [1] - 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7.63GWh 同比增长110.8% [1] 产能布局 - 2024年底形成25.5GWh产能 2025年底达35.5GWh [2] - 四季度10GWh新产能投产 2026年底产能将达50.5GWh [2] - 产线具备高柔性 不同化学体系电芯切换时间缩短至1-3天 [2] - 预计全年出货18-20GWh 同比增长约50% [2] 市场地位 - 动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第九 [1] - 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第七 [1] - 6月单月乘用车电池装机量国内排名升至行业第六 [1] 客户合作 - 与一汽红旗、零跑汽车、上汽乘用车等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2] - 获得大众中国增程新项目定点 [2] - 通过标准化电芯形态适配差异化化学体系 打造平台化电池包 [2] 技术研发 - 推进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平均8C快充电池研发 [3]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3] - 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钠离子电池实现170Wh/kg [3] - 钠离子电池-40°C低温容量保持率91% [3] 新兴业务 - 航空电池与辽宁通航及合肥零重力工业达成合作 [3] - 航空电池可应用于电动飞机及人形机器人 正与多家企业推进认证 [3] - 航空电池定价高于车用电池 因开发周期长且材料成本高 [3]
规模突破200亿元 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上榜全国50强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40
基金荣誉与行业认可 - 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入选清科研究中心2025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和2025年中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是西部唯一入选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 [1] - 基金连续三年入选清科 投中 出类研究院等权威榜单 获评2023最佳天使母基金TOP3和2024年度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等20余项全国性殊荣 [3] -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政策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名单 [3] 基金规模与投资成效 - 基金成立于2022年 总规模达200亿元 合作30支子基金 [1] - 投资本地项目和招引落地项目近80个 金额近20亿元 [1] - 子基金及关联基金投资项目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8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瞪羚企业6家 [5] 投资策略与机制创新 - 基金建立高考生 特长生 保送生分类遴选机制 具备出资比例高 地域限制少 投资弹性足 返投认定活 激励力度强五大优势 [4] - 对子基金最高出资比例达50% 允许资金投向区外项目 投资覆盖种子期至成长早期 通过关联基金灵活认定返投 超额收益让利管理人最高80% [4] - 围绕电子信息 医药健康 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及先进装备 新能源等细分赛道 发布6批次天使子基金榜单 [3] 合作案例与生态建设 - 与中科创星 创新工场 君联资本 中信聚信等头部机构合作 [4] - 合作子基金英诺天使3年设立2支天使基金 投资超20个项目 其中对中科星能投资规模达千万级别 [5] - 通过合投模式整合国企和研究院所资源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区域产业基金体系 - 成都高新区构建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 涵盖资助 种子 天使 创投 产投 并购阶段 [6] - 累计出资组建基金161只 总规模3451亿元 形成中西部最大产业基金集群 [6] - 基金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早期科创投资市场发展 [6]
天大首创离域电解液设计理念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10:50
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 开发过程中,研究团队强化多学科交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将传统电解液材料筛选的研发周期大幅 缩短。目前,该团队正积极推进相关成果的技术转化和应用验证,已经建成高能锂金属电池中试生产 线,产品应用于3款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比现有电池续航时间提高了2.8倍。 中化新网讯 天津大学研究团队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首创锂金属 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研制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千克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千克的模组电 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至3倍。这一研究成果于8月13日发表 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该研究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学院胡文彬教授介绍,这种全新的离域电解液设计理念,通过引入多 样化的电解液微环境,增加溶剂化环境的无序性,从而优化整体电解液性能。这种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平 衡溶剂主导和阴离子主导的溶剂化结构,减少动力学障碍,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为电池性能的突破 性提升提供了巨大潜力。与此同时,该技术兼具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特性,在高能电池研究领域发 挥前沿引领作用。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及人 ...
我国锂金属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续航能力有望提高2至3倍!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20
技术突破 - 首创离域化电解液设计理念 通过增加电解液微环境多样性和无序性 平衡溶剂和阴离子作用 减少电极界面反应动力学障碍 [3] - 实现软包电芯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 模组电池达480瓦时/公斤 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2-3倍 [3][5] - 保证优异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验室产品达国际最高水平 为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 [5][7] 性能表现 - 能量密度达600瓦时/公斤 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250瓦时/公斤水平 [3][7] - 实测无人机续航时间提高2.8倍 中试生产线已应用于三款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 [8] -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从400-6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以上 彻底缓解续航焦虑 [10] 应用领域 - 满足电动交通 低空经济 消费电子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迫切需求 [8][10] - 智能手机充电可续航一周 无人机可连续飞行数小时 显著提升便携设备使用体验 [3][8] - 人形机器人可实现更持久运行 推动智能服务普及和产业链升级 [10] 产业化进展 - 已建成中试生产线 掌握从材料到电池全链条核心技术 实现自主可控 [10] - 预计下半年全面投产 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快速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 [10] - 产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产品可行性已获验证 将带动原材料供应和制造工艺升级 [10] 行业影响 - 引领下一代储能技术制高点 为中国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10] -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高能电池减少充电次数 间接降低电力消耗和碳排放 [10] - 显示科研转化高效率 从实验室到试飞验证仅耗时数年 为其他领域树立标杆 [11]
如何推演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路线
2025-08-06 22:4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发展,包括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及半固态电池[1][2][3] - 公司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蔚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天铁科技、纳克诺尔等[1][4][26][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路线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视为终极技术路径,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理论安全性,但量产时间表不确定,宁德时代预计成熟期在2030年[1][3][6] - 半固态和准固态电池可能率先量产,液态电解质含量逐步减少(液态25%以上,半固态5%-10%,准固态0%-5%),符合2026年新国标要求[1][12][13] - 光伏HJT技术兴衰表明第一性原理判断可能偏离实际应用,固态电池需结合工业条件与商业化考量[5][6] 材料与工艺 - 硫化物电解质优势:离子电导率最高,但生产面临安全(硫化氢毒性)、专利壁垒(日韩主导)、成本高(硫化锂300-400万元/吨)[17] - 氧化物电解质特点:高离子电导率(铌镧锆氧、磷酸钛锂铝),界面性能差需搭配聚合物,国内清陶、卫蓝新能源布局[16] - 聚合物电解质改进:稳定性高但离子电导率低(10^-7~10^-8 S/cm),改性后提升至10^-3~10^-4 S/cm[15] - 干法负极和锂金属电池为确定性机会,天铁科技获新界能源4亿元订单[4][22] 市场动态 - 2024年10月起行情发酵:初期关注硫化物(宁德时代引领),后扩散至氧化物、聚合物及半固态企业(清陶、蔚蓝)[10][11] - 2025年进展:清陶、卫蓝新能源进入量产关键期,纳克诺尔研发干法设备,长阳科技开发复合膜[27] 其他重要内容 挑战与瓶颈 - 界面阻抗是半固态电池最大卡点,工艺突破聚焦制备与成膜技术[12][14] - 硅碳负极2025年未达预期,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而非车用电池[21] 生产流程差异 - 全固态取消隔膜和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和等静压步骤;半固态设备改动较少(资本开支增加30%-50%)[25] - 干法工艺适配固态电池,国内纳克诺尔、宏工科技等布局设备[23][24][26] 企业动态 - 清陶能源:上汽体系支持,下半年订单预期释放[27] - 纳克诺尔:与清华研究院合作研发干法技术,小批量送样[27] - 长阳科技: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复合膜,提升支撑性[27]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逾三成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43
财务业绩 - 上半年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7% [1]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02% [1] - 经营现金流586.87亿元 同比增长31.26% [1] - 综合毛利率25.02% 较去年同期23.45%提升1.57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1315.73亿元 同比增长16.8% [1] - 储能电池收入284亿元 同比下降1.5% [1] - 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收入78.87亿元 同比下降44.97% [1] 市场份额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1] - 欧洲动力电池市占率显著提升 [1] - 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 [1]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量约2000万辆 [1] - 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1] 研发实力 - 研发团队规模超2.1万人 [2] - 累计申请及在途专利49347项(境内29709项 境外19638项) [2] - 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2] - 建成覆盖全球的六大研发中心 [2] 技术展望 - 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2] - 固态电池供应链成熟周期需3-5年 [2] - 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实现真正商业化或规模化生产 [2]
“驯服”锂金属:盟维科技突破760Wh/kg能量密度
高工锂电· 2025-07-11 18:44
技术突破 - 盟维科技在z21创新实验室成功研发出能量密度高达760Wh/kg的锂金属电池原型,刷新全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纪录 [1] - 该技术可将电动航空器续航时间延长近两倍,并带来20%-30%的结构减重效益 [1] - 此前已推出能量密度530Wh/kg的METARY® E系列产品,应用于平流层无人机等场景 [4] 行业标准与需求 - 中国《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设定2025年eVTOL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门槛为400Wh/kg [2] - 锂离子电池性能年提升仅10%-20%,而锂金属理论比容量达3860mAh/g [2] - 盟维科技400Wh/kg级METARY® P型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280次,容量保持率99% [4] 技术解决方案 - 采用锂负极保护技术、新型阻燃电解液和复合集流体技术,抑制锂枝晶生长 [5] - 全系产品通过GB 38031、UN 38.3安全认证,牵头制定航空锂金属电池团体标准 [5] - 掌握锂金属极片批量制备工艺,包括无黏结锂片成型、无粘连极耳焊接等自动化技术 [7] 商业化进展 - 2022年启用自研自动化生产线并持续升级,与民航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 [7] - 正扩大产能以承接2024年以来与国内外无人机/eVTOL制造商的定制化合作需求 [7] - 启动760Wh/kg技术工程验证项目,推动最新成果产业化 [8] 市场背景 - 中国超30个省份、100余座城市已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2] - 锂金属电池曾因枝晶问题被石墨方案取代,盟维科技重新聚焦该材料潜力 [3] - 低空经济对电池性能要求形成明确技术卡点,能量密度成为竞争关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