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利万物而不争
icon
搜索文档
水的礼赞 颂的升华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作品核心艺术理念 - 作品根植于江苏独特地理风貌,以“水”为主要意象,传递“百川归海”的自然哲思,借水的流动与包容奏响文明颂歌 [1] - 核心艺术特色在于以音乐语言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进行当代转译 [1] - 作品实现了从“苏州的”到“中国的”再到“世界的”审美跃升,以中华美学方式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音乐结构与表现手法 - 作品结构承袭交响音乐的严密逻辑,延续中国传统音乐写意传神的美学特征,各乐章以“江”“河”“湖”“海”对应不同水系 [2] - 在“江”章节中,古筝与琵琶以轮指技法结合低音声部持续音型营造历史纵深 [2] - 在“河”乐章用二胡群如泣如诉的旋律勾勒黄河的沧桑与奉献 [2] - 在“湖”部分依托箫、笛等吹管乐器写意描绘江南湖泊的烟波浩渺 [2] - 终章“海”调动全乐团音响资源,展现大海的浩瀚与包容 [2] 乐团演奏与技术创新 - 指挥以精准的指挥语言平衡各声部层次与张力,既保持传统民乐韵味,又凸显交响化的宏伟气势 [1] - 乐团演绎复杂的节奏叠置与音色对位,通过细腻的音色控制与动态对比表现“水”的万千形态 [1] - 乐团秉持中西合璧理念,立足民族调式与传统音色,大胆融入音簇、微分音等现代作曲技法以拓展民族乐器表现力 [2] - 柳琴、中阮等中音乐器承担丰富和声功能,低音笙等低音乐器构建坚实音响基底,使乐团声场层次更加立体 [3] 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 在“湖”乐章里,评弹的节奏特征与昆曲水磨调的旋律韵味重组于现代交响音乐中,使苏州象征着胸怀江河湖海的中华文化 [3] - 作品平衡了“可听性”与“艺术性”,既有激动人心的旋律段落,也不乏哲思深度,满足专业听众与普通观众的不同期待 [3] - 这一平衡使作品有望走出专业音乐厅,走向惠民演出现场,实现艺术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