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搜索文档
 乌伦古河 生机复苏(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 2025-11-02 06:18
 生态环境状况 - 乌伦古河是阿勒泰地区的母亲河,曾一度断流,导致河岸植被受损,蒙新河狸栖息地面临威胁并一度濒临灭绝 [1][1] - 蒙新河狸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其筑坝蓄水习性有助于维持水位稳定、改善水质并创造湿地环境,乌伦古流域是其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 [1][1]   生态修复行动 - 2022年阿勒泰地区启动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跨流域补水、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手段使乌伦古河整体复苏 [2][2] - 公安部门、林业部门与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携手开展河狸保护行动,在流域内种植超过100万棵灌木柳以提供食物,并实施野生动物救助 [2][2] - 成功捣毁乌伦古河上游非法捕猎团伙,解救了包括鹅喉羚在内的数只受伤野生动物 [3][3]   生态修复成效 - 乌伦古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岸植被恢复郁郁葱葱,珍稀动物种群数量逐步回升 [3][3] - 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在近5年间增长50%,大天鹅等以往未见物种现可见到二三十只 [3][3]
 桑干河与灰鹤共绘诗意画卷 每一帧都是壁纸
 央视新闻· 2025-10-29 16:59
(总台记者 贺威通 摄影 张奇玢) 十月桑干河,秋波映长天。随着气温渐降,桑干河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迁徙而来的灰鹤。眼 下,桑干河河面水波粼粼,倒映着澄澈长天,沿岸芦苇荡随风轻摆,尽显深秋静谧景致。成群灰鹤陆续 飞抵桑干河区域,它们或振翅掠过水面,或在芦苇丛间停歇,清脆的鸣叫声与流水声、草木摇曳声交 织,为静谧的河岸增添了灵动生机。作为自然的"信使",灰鹤的如期到访,不仅展现了桑干河良好的生 态环境,更构成了一幅秋日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面。 ...
 这场会,“含绿量”很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8 07:03
 绿色转型 - 中国累计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淘汰高排放车辆近5000万辆 [7]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 [7] - 科技创新是塑造绿色增长的核心引擎,在碳中和愿景下仍需大量技术支撑未来能源体系 [8] - 需加强国际交流对话,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自由流通及标准衔接互认,助力全球传统能源地区转型 [9]   循环经济 - 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由2015年约2万亿元发展到2023年4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全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超26万家 [12] - 工业领域大部分国家级产业园区已实现循环化改造,农业领域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12] - 中国已构建较完善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针对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的规章标准 [12] - 中国技术海外应用案例包括菲律宾帕赛工程疏浚土100%资源化利用,新加坡综合设施年节能21%并降低碳排放超20万吨 [13]   和谐共生与生态成效 - 与10年前相比,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7.2% [16]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超30%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6]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16] - 中国提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探索以上游美丽山川、美丽乡村滋养中游美丽城市、美丽河湖,最终成就下游美丽海湾和全域美丽经济的系统性范式 [17]
 行自然之道 育生态之兴 天目山水绘就人与自然共生新画卷
 杭州日报· 2025-10-27 10:06
 项目概况 - 天目未来谷项目占地2422亩,总投资45.9亿元,致力于打造集会议会展、度假酒店、生态展示馆、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综合体 [2] - 项目累计实施配套项目46个,目前总投资达33.57亿元 [2] - 项目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与杭州市平急两用重点项目,是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现场考察活动的重要承接地 [2]   区域发展与经济影响 - 项目预计每年将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创造70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0余万元 [3] - 项目成功联动"天目叠翠"和"耕织原乡"两大片区组团,推动中部农文旅产业从"零散分布"向"集群升级"跨越 [3] - 项目依托杭徽高速二通道串联高后线的交通利好,串联起天目山、耕织园等自然与人文资源 [4]   乡村振兴与产业模式 - 月亮桥村成立由村集体控股的运营公司,统筹业态布局和对外招商,形成四个特色产业区 [6] - 村集体统一回收16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合作经营模式吸引人才,催生出月亮工坊等高品质民宿 [7] - 全村现有高端民宿8家、农家乐15家,月亮工坊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民宿" [7]   经济效益与居民收入 - 月亮桥村民宿产业直接解决村内100余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8] - 2023年,月亮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8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8.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8] - 以月亮桥村为核心的"天目月乡"村落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杭州市首批共富村和共富联合体 [6][8]
 中国经济向前看丨专访张连起:怎么看未来大势?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32
 人口结构应对策略 - 前瞻性构建生育支持、银发经济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挑战 [2] - 完善生育补贴、托育服务等政策措施,发展养老产业,推广时间银行等互助模式 [2] - 强化老年人力资本再利用与青年技能培训,挖掘新的人口红利 [2]   共同富裕政策方向 - 政策着力点聚焦扩中提低,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乡村振兴投入 [2] - 培育特色产业,完善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缩小地区差距 [2] - 通过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调节以及三次分配优化收入分配 [2]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特别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资产性收入 [2]   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 - 以高质量供给为核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工程 [3] - 鼓励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 [3]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3]   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 -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新能源与循环经济 [3] -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3]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减排成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   全球经济发展贡献 - 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深化开放合作,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需求红利 [3] - 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 [3] - 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极 [3]
 成都/镜头定格处 雪山映蓉城
 中国环境报· 2025-10-23 10:33
 生态文明活动与城市品牌推广 - 成都市于2025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举办主题为“窗含西岭千秋雪,全‘成’都是取景框”的生态文明摄影大赛 [6] - 大赛通过“看雪山美景”微信小程序向全民征集作品,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公众参与性 [6] - 摄影作品内容涵盖雪山与城市建筑同框、城乡河湖景观、社区绿化、绿色出行及环保产业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城市生态面貌 [6][7]   生态治理成果与城市发展模式 - 摄影活动的成功反映了成都长达二十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7] - 活动成果被视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直接体现,展示了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都智慧” [7] - 城市生态治理的成效已转化为“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独特城市形象,使“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可共享的视觉资产 [7]   文化传播与公众参与 - 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进行展览,将生态成果转化为文化体验 [7] - “看雪山美景”小程序作为技术工具,持续扮演生态之美传播纽带的作用,连接公众与城市环境 [7] - 通过摄影这一媒介,成都的生态故事得以持续记录和传播,增强了公众对城市生态的认同感与共鸣 [7]
 第二届云南普洱亚太林业论坛将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57
 论坛概况 - 第二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于10月28日至3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举办 主题为加强森林管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论坛由主论坛 "普洱日" 和六个分论坛组成 分论坛涵盖林业产业 林业政策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碳汇 林业教育 自然教育 生物多样性保护 [1] - 论坛邀请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林业主管部门 国际组织 科研院所 院校及企业代表参加 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普洱市人民政府 亚太森林组织共同主办 [1]   论坛目标与作用 - 论坛旨在推动亚太地区林业务实交流与合作 发挥普洱"永久会址"的纽带作用 促进对话机制常态化 项目合作精准化和人文交流多元化 [1] - 目标为巩固和扩大亚太地区林业合作 促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让绿色成果惠及区域民众 [1]   首届论坛成果与后续行动 - 2023年首届论坛启动了"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 发布了后续行动计划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2] - 后续行动包括启动太平洋岛国亚太林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 举办惠及多经济体茶农的国际培训 促进青年交流和澜湄高校合作 [2] - 形成了"跨境培训+产业对接"新合作模式 使首届论坛后续行动得到很好落实 [2]   普洱市林业保护与发展成效 - 普洱市自然保护地经整合优化后 数量从29处调整为22处 总面积从339万亩增加到421万亩 [2] - 亚洲象数量从2021年的176头增长到205头 灰叶猴种群数量从2014年18群1200只增长到61群3100只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森林抚育42万亩 提升了森林质量与生态效能 [2]   普洱市林业综合改革与产业发展 - 整合集体林地310万亩 更新改造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400万亩 建成国储林项目基地174万亩 [3] - 推进景谷 宁洱 澜沧三大林产业园区建设 构建林浆纸 林板家居等现代林产业体系 [3] - 发展林下经济650万亩 优化联农带农模式 2024年全市林业综合产值同比增长21.9% [3]
 “良渚论坛”侧记:鱼和熊掌是如何兼得的?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8
 良渚遗址保护模式 - 良渚遗址成功平衡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 [1] - 遗址保护采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让遗产地民众有更多获得感 [8] - 当地建立提取良渚新城10%土地出让金用于遗址保护的“建新城保古城”创新机制 [8]   保护与发展策略 - 在遗址保护范围内遏制城镇化进程,同时在保护范围外加速城镇化,形成环境优势和利益吸引,实现双赢 [5] - 将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4] - 通过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活化历史街区等方式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的共生 [4]   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 - 良渚积极建设文化大走廊,打造“文化+数字”、“文化+运动”、“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 [8] - 世界遗产价值带来的“思想力”可提升民众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并促进公共服务水平迭代 [9] - 杭州西湖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了城市身份重塑和城市能级的大幅提升 [4]
 “世界动物中国彩灯节”在布达佩斯启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9 16:27
 活动概况 - 世界动物中国彩灯节于10月1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幕,近500盏中国手工彩灯点亮园区[1] - 活动以世界动物为主题,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将持续至2026年2月22日[2] - 亮灯仪式由主办方代表共同启动,园区内彩灯依次点亮,开幕式还包括舞狮、中华武术等传统文化表演[4]   文化意义与合作 - 活动标志着中匈两国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再结硕果,是推动中欧人文交流的务实举措[1][4] - 彩灯节作为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促进了中匈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4] - 活动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彩灯的传统技艺,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美学融合[2][4]   活动内容与体验 - 彩灯生动展现全球五大洲多样生态与珍稀动物,包括中国熊猫、非洲犀牛、鹰隼、孔雀等[4] - 嘉宾通过灯展巡游,在声光交织中体验跨越五大洲的视觉盛宴,路径由光影铺设,景致为动物与花卉交织[4] - 活动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一次以光影为媒介的文化对话[4][6]   未来展望 - 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中匈文化旅游合作,推动更多优质文化项目落地布达佩斯[6] - 目标是让欧洲观众通过光影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为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作出贡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