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搜索文档
在广阔“大课堂”打开新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9:21
香港青年北上实习趋势 - 香港大学生连续三年选择暑假前往内地实习 形成"专业实践+文化体验"模式 [1] - 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参与者在北京 上海完成两段实习 [2] - 疫情后已有近5000名香港青年赴内地实习 领域从医疗法律扩展至金融科技 新媒体 [6] 行业实践案例 - 法律行业:香港大学生在北京律师事务所实习 学习法律实务并参访外交部 [3] - 医疗行业:物理治疗系学生在惠州医院实习 体验多学科会诊模式 学习中医理疗技术 [4][5] - 金融行业:香港青年在上海陆家嘴感受"中国速度" 观察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1小时生活圈" 推动香港青年开启跨城就业新模式 [6] -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推出多项内地实习安排 企业反馈香港青年专业素养高 适应力强 [6] - 实习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金融科技 新媒体等新兴领域拓展 [6] 文化交流与职业发展 - 香港青年通过古迹探访理解文化传承 故宫 颐和园等实地体验增强国家认同 [3] - 医疗实习生实现"中西合璧"知识共享 香港康复医学与中医理疗技术双向交流 [4] - 香港青年形成"香港是家 祖国是根"认知 认为了解祖国有助于建设香港 [3]
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间,为何会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宅
第一财经· 2025-06-10 20:08
陈宅历史与建筑特色 - 陈宅建于1914年,历时3年建成,占地面积1103平方米,采用传统合院式民居为主体架构,融合西洋装饰和新式建材,是一栋四进院落式民居 [3] - 建筑主体为木结构,梁柱有精美雕花,门窗、地砖等体现西式风格影响,大堂绿色墙砖颜色鲜亮,地砖早期从欧洲引进后本土化生产 [11] - 陈宅建造者陈桂春通过物流业接触西方建材,追求"高端生活"方式,选址陆家嘴兼具乡村风光与外滩视野 [11] 陈桂春生平与实业贡献 - 陈桂春1873年生于浦东,从事驳运业,曾任会德丰驳船公司木材驳运负责人,兼营铁路供煤事务 [6] - 1920年与虞洽卿等发起募捐建造浦东医院(东方医院前身),任首任院长,吴昌硕曾参与义卖筹款 [6] - 家族经营物流业可能促进其对西方建材的偏好,陈宅体现其个人财富与社会地位 [6][11] 建筑功能变迁 - 1937年日军占据陈宅,战后成为淞沪警备司令部,1958年归东昌房管所成为公管租赁住房,容纳80余户200余人 [7] - 1996年因居民和学者呼吁保留,改造为陆家嘴开发陈列室,2003年成为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作为吴昌硕纪念馆开放 [9] - 前院及辅房在1998年前因道路扩建拆除,现存建筑经2008年修缮后保留主体结构 [9] 展览内容与城市更新 - 展览呈现陈宅"中西合璧"特征,通过模型还原多户共用空间的历史场景 [3][7] - 策展团队挖掘陆家嘴中心绿地等9处公园更新历史,展示陈宅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 [9] - 建筑历史研究者提供2000年前后城市公园改造的档案资料,包括照片、地图等 [9]
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
虎嗅· 2025-05-30 23:00
管理理念与实践 - 管理被视为教育过程,企业不仅要生产产品还要培养人才,通过持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1] - 提出"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口号,强调用管理语言沟通并建立学习型组织 [1] - 人力资源开发分为两个层次:发挥员工专长潜能和系统化在职培训 [2] - 建立培训中心、语音室等设施,开展专题培训使员工接受市场经济与管理知识熏陶 [2] 学习型组织建设 - 学习型组织需进行五项修炼: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改变和系统思考 [4] - 团队学习强调深度互动沟通,而非个体学习成果简单叠加 [4] -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仅靠少数领导者经验不足,需全员持续学习更新 [4] - 北新建材通过推荐干部到高校经管学院学习,显著提升团队管理水平 [6] 人才培养体系 - 中国建材实施分层培训,包括CEO班、CFO班和EMT班,支撑企业快速成长 [7] - 培训需与实践历练结合,主张早用年轻人并赋予重要岗位 [8] - 提出企业需要"西点军校"式商学院,培养知行合一、中西合璧的管理人才 [8][10] - 商学院课程应聚焦企业实际问题如转型升级、国企改革等现实挑战 [11] 深度工作方法论 - 深度工作需无干扰专注状态,与肤浅工作形成价值创造差异 [12] - 建议每天规划1-2小时深度学习,清晨安排思考时间,每月设定"思考日" [13] - 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集中处理信息以避免认知干扰 [13] - 工作目标需量化分解,但避免不切实际的压力影响持续产出 [14] 领导者学习要求 - 企业领导者需终身学习以应对市场变化,避免知识陈旧导致决策失误 [16] - 强调学习、思考与实践三位一体,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模型 [17] - 国际竞争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高学历的管理人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