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搜索文档
 从哪些方面入手破解青岛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15 16:20
全面节水是关键。强化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严控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推进 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化工业节水与技术革新,推广节水工艺和设备,实施水梯级利用和合同节水管理,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农业节水转型,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高效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实施水价改革与节水 奖励。加强城镇节水与管网管控,普及节水器具,改造老旧管网,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开展节水宣传,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强化调控与智慧管理不可少。应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行分源分质定价, 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给予财税支持。建设全市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实 时监测、预测预警和优化调度。 最后,要完善法治与社会共治机制。尽快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制定更严格的用水定额与回用标准, 将水资源管理重点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价。鼓励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水治理体 系,全面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山东省青岛市作为北方重要的沿海开 放城市和经济枢纽,其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目前,青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人均 水资源量仅为全 ...
 天下梯田何其多,紫鹊界梯田有啥特殊?
 人民日报· 2025-10-05 15:19
 核心观点 - 紫鹊界梯田凭借其悠久历史、巨大规模和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并通过管理创新与旅游开发应对劳动力流失等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3]   历史与规模 - 梯田群历史可追溯至先秦,盛于宋明,已历经2000余年,是多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1] - 梯田周边延绵面积超过8万亩,核心景区面积超过2万亩,最高海拔达1585米,梯级数最多处超过1100层 [1]   技术与生态系统 - 梯田拥有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依靠森林涵养、土壤储水和梯田层叠结构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灌溉主要采用“借田输水”等低工程量方式 [1] - 通过修复46条总长1.6万米的小微水渠、修复1500亩抛荒梯田、核心生态区封山育林等措施,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35% [2]   文化遗产与荣誉 - 梯田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荣誉 [2]   劳动力挑战与管理创新 - 核心区从事耕种的农民中,60岁以上占比65.3%,50岁以下仅占6.6%,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的挑战 [2] - 为应对挑战,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实现一体化运作,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   旅游与体验开发 - 推出“沉浸式农耕体验”和青少年研学游,让游客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将梯田变为教育课堂 [3] - 启动“梯田守护者”认养计划,通过小程序使认养人可远程查看稻谷生长情况并在收获季获得产品 [3]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以节水优先战略破解水资源瓶颈
 科技日报· 2025-08-24 13:47
 中国水资源现状 - 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 全球排名第106位 [1][5] - 全国655个城市中超400个存在缺水问题 其中110个为严重缺水城市 [1] - 北方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19% 却支撑46%的人口和56%的GDP [1][5]   水资源分布与挑战 - 水资源呈现"南丰北缺"格局:南方占81%水资源 北方仅占19% [5] - 农业亩均耕地水资源占有量约1400立方米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2 [5] -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能源资源存在空间错配问题 [5]   节水战略框架 - 实施"节水优先"四大战略:理念优先、策略优先、布局优先、投入优先 [8] - 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 [8] - 节水是破解水资源瓶颈的根本出路 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6][7][9]   节水工作瓶颈 - 存在节水意识不强、技术供给不足、设施建设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系统性问题 [9] - 需要工信、农业农村、住建、科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9] - 再生水利用存在供需时空不匹配问题 如京津冀地区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位置错配 [11]   解决方案重点 - 完善以水效为导向的政策研究和水价形成机制 [10] - 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智能灌溉、水处理新工艺等领域标准化 [10] - 突破农业水肥一体化、数字节水、海水淡化等关键核心技术 [10] - 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机制 [10]   再生水利用挑战 - 全国469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89.5%达二级以上标准 但再生水处理设施仍不足 [11] - 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滞后 影响覆盖面 [11] - 现有10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缺乏全链条细致规范 [11]   全民节水重要性 - 全民节水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2] - 需要形成人人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的社会共识 [12] - 公众参与能推动国家决策和社会用水行为转变 [12]
 【时代风口】“中国节水奖”引领全民节水新风尚
 证券时报· 2025-08-12 01:51
 中国节水奖设立背景   - 水利部印发《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办法》开展首届评选表彰工作 旨在贯彻党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1]   -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面临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 奖项设立是对节水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1]     奖项意义与目标   - 表彰节水领域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和企业 通过树立榜样激励社会各界参与节水行动 [1]   - 体现国家对节水工作的高度重视 彰显节水在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   - 激发全社会节水热情 形成人人关心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 [1]     社会影响力与实施方式   - 通过媒体宣传和公众参与广泛传播获奖者先进事迹及节水经验 [2]   - 学校通过组织参观节水设施、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节水习惯 [2]   - 社区通过节水知识竞赛、设立示范户等活动提升居民节水积极性 [2]     实现全民节水的路径   - 政府需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制定严格节水政策并支持技术研发 [2]   -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 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 公众需树立节水意识 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2]     未来行动倡议   - 以奖项设立为契机推动全民节水 号召从自身做起建设节水型社会 [3]   - 倡导人人成为节水践行者和传播者 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风尚 [3]
 【时代风口】 “中国节水奖” 引领全民节水新风尚
 证券时报· 2025-08-12 01:46
 中国节水奖设立背景 - 水利部印发《中国节水奖评选表彰办法》开展首届评选表彰工作 旨在贯彻党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1] -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之一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评选表彰是对节水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1] - 奖项设立体现国家对节水工作高度重视 彰显节水在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中国节水奖社会影响 - 通过媒体宣传和公众参与 获奖者先进事迹和节水经验将广泛传播 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 [2] - 学校通过参观节水设施和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节水习惯 社区通过知识竞赛和示范户活动激发居民节水积极性 [2] - 奖项表彰只是节水工作环节 实现全民节水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2]   节水工作推进方向 - 政府需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制定严格节水政策法规 支持节水技术研发推广 [2] -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 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 公众需树立节水意识 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2]   节水行动倡议 - 奖项设立是推动全民节水重要契机 需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 [3] - 当每个人都成为节水践行者和传播者 节水才能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3] - 需携手共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国家水安全 [3]
 “三阶净化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7-09 15:26
 项目概况   - 陕西省铜川市实施牡丹园片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工程,旨在缓解水资源短缺并改善生态环境 [1]   - 项目由汩鸿环保提供技术支持,该公司在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洪管理领域拥有先进技术 [1]   - 项目占地23 13公顷,2023年1月开工,已完成95%建设任务 [1]   - 构建了雨水控制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灌溉系统等完整生态体系 [1]     技术体系创新   - 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构建"智能调控—梯级净化—生态融合"雨水综合管理系统 [2]   - 智能分流与梯级调控:采用可调堰实现雨水分级控制,设置粗格栅及沉泥井拦截污染物 [2]   - 生态净化与水质提升:通过前置塘—人工湿地复合净化系统实现污染物深度去除 [2]   - 景观水体安全与长效运维:首创"雨污分离+再生水补水"双模式运行机制 [2]     项目效益   - 投资效益优化:潜流湿地系统精准定位,实现建设投入与功能需求最佳匹配 [4]   - 功能融合创新:将防汛调蓄设施与景观游园结合,保障防洪安全同时提升环境品质 [4]   - 技术示范价值:构建可复制的"调蓄+景观"技术体系,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4]   - 社会综合效益:化解防汛设施与居住环境矛盾,创造优质公共空间 [4]   - 推广应用前景:技术方案适用于老城区改造、公园绿地更新等场景 [4]     行业意义   - 项目探索出适合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水系统建设路径 [3]   - "多功能集成"建设理念具有广阔推广应用价值,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