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循环再生

搜索文档
连云港构建全域协同的再生水“大循环”
新华日报· 2025-10-03 07:47
徐圩新区水资源循环系统 - 核心系统采用“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精准处理模式,将不同特性的工业废水纳入多条处理线进行精准调配 [1] - 系统具备每天23.2万吨的废水处理能力和每天17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回用,年回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 [1] 水处理技术与经济效益 - 应用双膜回收工艺提升水处理效能,并为周边水环境减负 [2] - 建立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解决小排水量企业再生水使用难题 [2] - 2024年该机制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区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建设约10公里输水管网,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 徐圩新区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日产5万吨,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产生的蒸汽回输至园区化工企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耦合 [2] 智慧监管与政策支持 - 连云港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的非常规水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高效配置和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 - 智慧监测网络与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联动,实现全链条监管 [4] - 政策层面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全市域再生水利用格局 [2][3] - 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实现每一滴水在产业生态中的价值最大化 [2] - 水资源循环再生模式撬动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形成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沿海地区提供“连云港样本” [4]
废水变“活水” 润透产业链
新华日报· 2025-10-03 04:48
项目规模与技术能力 - 徐圩新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具备23.2万吨/天的废水处理能力和17万吨/天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中心通过“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模式精准处理不同特性废水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再生利用,年回用量达1800万立方米 [1] - 双膜回收工艺的应用为水环境减负并释放水资源效益 [2] 经济效益与商业模式 - 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2] - 该机制在2024年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 用水大户通过购买再生水降低生产成本,节水先锋能将省下的水权变现 [2] 产能扩张与未来规划 - 日产5万吨的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正加速推进,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投运后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区域战略与行业影响 - 连云港市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再生水利用区域布局 [2][3] - 全市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 智慧监测网络覆盖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通过智能计量表实现非常规水使用量的实时数据采集与监管 [4] - 项目模式实现了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和产业生态深度耦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