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
搜索文档
泰兴推动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华日报· 2025-10-24 05:36
坚持制度约束,加速构建量水而行发展格局。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泰兴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细 则》,明确各部门的节水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 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将节水措施方案登记作为企业项 目落地的前置手续,从源头拧紧水龙头。细化分解年度用水总量指标至各乡镇(街道),将年度用水总量 纳入政府高质量考核。强化计划用水管理,推动相关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并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重点单 位用水审计,全市取用水计量率保持在100%。 坚持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从工农业节水、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着手,严控压减用水 总量,2024年压减许可水量3425万立方米。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全面抓好农 业灌溉用水计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推广工业水高效冷却、循 环利用、重复使用,推动园区企业实施"近零排放"工程。推动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开展水效提升,鼓励开 发区重点用水单位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实施节水改造,年节水量超250万立方米。强化再生水循环利 用,建成滨江污水处理厂、黄桥中创污水处 ...
调研速递|兴蓉环境接受浦银安盛等3家机构调研 透露业务规划与项目关键数据
新浪证券· 2025-10-17 19:49
核心观点 - 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线上交流,核心议题聚焦于业务发展规划、项目运营、应收账款、价格调整及分红政策 [1] - 公司采取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并重的策略,立足水务环保主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并探索新兴市场以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1] - 当前多个项目处于建设期,资本开支较大,待项目投运后现金流改善,公司将着力提升分红水平 [3]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发展战略为“内生增长和外延拓展”并重,持续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整合,并拓展成都市及周边区域、四川省内及省外市场 [1] - 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探索水务环保新兴市场,具体方向包括大力拓展再生水利用、切入直饮水与瓶装饮用水领域、涉足餐厨垃圾处置、废弃油脂资源化及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等产业 [1] - 未来公司将紧扣国家和省市“十五五”规划,服务成都市相关行动部署,深化战略布局 [1] 项目运营与建设情况 - 供水项目总规模约430万吨/日,其中在建规模约40万吨/日 [2] - 污水处理项目总规模逾480万吨/日,其中在建规模约30万吨/日 [2]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规模为12,000吨/日,其中在建规模为5,100吨/日 [2] 财务与分红政策 -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相应增加,目前正结合各地回款政策积极催收 [3] - 因多个项目建设资本开支大,公司当前分红水平受限 [3] - 待未来1-2年项目投运,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充裕后,公司将综合考虑经营发展资金需求、盈利及现金流状况,着力提升分红水平,构建科学、稳定、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机制 [3] 价格调整机制 - 供水业务价格调整需根据国家政策和特许权协议,满足调价原则后可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申请,并经过成本监审、听证会等程序后执行 [3] - 污水处理价格在遇到成本发生重大变化时,可申请临时性调整 [3]
连云港推广“四水四定”亮点经验 谱写水资源“约束”变“保障”新篇章
新华日报· 2025-10-17 05:04
试点项目成效 - 东海县白塔埠镇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达4次 每次亩均灌溉用水约140立方米 节约新鲜水约450万立方米 [1] - 东海县投资3760万元实施农田尾水治理试点项目 新建10套智能一体化闸门系统 修缮6座泵站 项目全面运行后全县节水约5000万立方米 [1] - 赣榆区实施范河灌溉片区农田退水治理项目 涵盖6镇18个片区 覆盖面积近30000亩 [1] 全市推广与覆盖 - 制定《连云港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细化实施方案》 全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已超20万亩 [2] - 举措显著减少用水总量 提升用水效率 为地区产业发展节约用水指标空间和优质水资源 [2] 再生水资源化利用 - 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光大水务签署协议 通过铺设约10公里管网将达标再生水输送至港口用于喷淋 并逐步拓展至城市绿化、市政杂用和工业用水领域 [2] - 徐圩新区推进每日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回用项目 建成后可向田湾核电站供应脱盐水用于蒸汽生产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胜海水务再生水厂加速建设 2026年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1095万立方米 全市再生水厂形成“南北中”建设网络新格局 [2] 区域水资源保障研究 - 水利局组织开展“西部岗岭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研究” 提出完善蓄补水工程体系等“开源”工程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节流”措施 [3] - 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五五”发展规划重要参考 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全面提升西部岗岭地区抗旱保供能力 [3]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锚定“四水四定”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优化水资源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 战略目标为筑牢水资源安全防线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3]
从哪些方面入手破解青岛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15 16:20
全面节水是关键。强化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严控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推进 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化工业节水与技术革新,推广节水工艺和设备,实施水梯级利用和合同节水管理,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农业节水转型,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高效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实施水价改革与节水 奖励。加强城镇节水与管网管控,普及节水器具,改造老旧管网,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开展节水宣传,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强化调控与智慧管理不可少。应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行分源分质定价, 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给予财税支持。建设全市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实 时监测、预测预警和优化调度。 最后,要完善法治与社会共治机制。尽快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制定更严格的用水定额与回用标准, 将水资源管理重点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价。鼓励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水治理体 系,全面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山东省青岛市作为北方重要的沿海开 放城市和经济枢纽,其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目前,青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人均 水资源量仅为全 ...
油田解锁水资源循环利用“密码”
齐鲁晚报· 2025-10-13 05:53
本报10月12日讯(大众新闻记者顾松通讯员赵雪孟维红)近日,随着东营西城景梧再生水厂试运行,胜利 发电厂每天使用再生水量达近万立方米。待胜利国电(东营)热电公司配套完成开始使用再生水,两个电 厂年使用再生水量可达350万立方米,年最大可替代黄河水约350万立方米,这标志着胜利油田在水资源 循环利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项目以西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为水源,采用"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再生水规模达3万立 方米,可有效去除悬浮物、盐类和微生物等杂质,显著提升水质。 该水厂再生水氯离子含量稳定在20毫克/升左右,多项指标优于常规水源,不仅能有效降低电厂锅炉用 水处理成本,还减少了取水和排污总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介绍,国家鼓励和支持再生水的使用,预计胜利发电厂今年可替代新鲜水指标约150万立方米。未 来,周边发电企业还可通过流程改造,将企业生产运行产生的废水作为再生水厂水源,进一步提升水资 源循环效率。 聚焦胜利油田区域水资源优化模式转型,供水分公司正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再生利用 于油田"三次采油"等项目用水,多渠道开辟"替代水源",破解水资源刚性约束背景下油田用水高效保障 难题。 ...
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园区废水变“活水”,润透产业链
新华日报· 2025-10-10 09:37
项目规模与技术能力 - 江苏方洋水务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具备23.2万吨/天的废水处理能力和17万吨/天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中心采用“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创新模式,对不同特性的废水进行精准处理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回用,年回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 [1] - 双膜回收工艺的应用提升了水处理效能,并为周边水环境减负 [2] 经济效益与市场机制 - 中心建立的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2] - 该机制解决了部分企业因排水量小、输送距离远而弃用再生水的难题,使节水企业能将省下的水权变现 [2] - 仅2024年,该机制就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 - 日产5万吨的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未来将供应田湾核电站,产生的蒸汽回输至园区化工企业,实现产业深度耦合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再生水厂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投运后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区规划建设约10公里输水管网,近期日供再生水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4] 区域战略与智慧管理 - 连云港市正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再生水应用场景从直接排放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 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已安装非常规水智能计量表,实时数据汇入连云港市节约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效配置和精准监管 [4] - 智慧监测网络与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联动,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 [4]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新华网· 2025-10-08 18:02
龙港的发展史是一部镌刻着改革印记的奋斗史、创新史。自1984年建镇,尤其是2019年撤镇建市以来,这座浙南城镇乘改革开放东风,历经"农民 城—小城市培育—撤镇设市"三次跨越,从滩涂渔村蜕变为"中国第一农民城",再到新时代首个"镇改市",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了城镇化改 革的传奇篇章。 近年来,浙江温州龙港市聚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的突出问题,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集群建设,将城市废 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集成化建设,激活园区协同效能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每个环保项目都不可或缺,与其分块建设,不如集中建在一起,形成合力。"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道 出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初衷。 闭环式链条,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城市废弃物在产业园里集中,该如何变废为宝?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了污水、餐厨垃圾和固废垃圾三大闭环式循环链条。 作为首个投运项目,餐厨垃圾处理厂自2022年起全面接管龙港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餐厨垃圾经过大物质分选、精分制浆和高温蒸煮等工艺 后,最终转化为水、渣和混合油脂。"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表 ...
连云港构建全域协同的再生水“大循环”
新华日报· 2025-10-03 07:47
徐圩新区水资源循环系统 - 核心系统采用“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精准处理模式,将不同特性的工业废水纳入多条处理线进行精准调配 [1] - 系统具备每天23.2万吨的废水处理能力和每天17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回用,年回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 [1] 水处理技术与经济效益 - 应用双膜回收工艺提升水处理效能,并为周边水环境减负 [2] - 建立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解决小排水量企业再生水使用难题 [2] - 2024年该机制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区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建设约10公里输水管网,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 徐圩新区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日产5万吨,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产生的蒸汽回输至园区化工企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耦合 [2] 智慧监管与政策支持 - 连云港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的非常规水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高效配置和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 - 智慧监测网络与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联动,实现全链条监管 [4] - 政策层面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全市域再生水利用格局 [2][3] - 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实现每一滴水在产业生态中的价值最大化 [2] - 水资源循环再生模式撬动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形成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沿海地区提供“连云港样本” [4]
废水变“活水” 润透产业链
新华日报· 2025-10-03 04:48
项目规模与技术能力 - 徐圩新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具备23.2万吨/天的废水处理能力和17万吨/天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中心通过“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模式精准处理不同特性废水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再生利用,年回用量达1800万立方米 [1] - 双膜回收工艺的应用为水环境减负并释放水资源效益 [2] 经济效益与商业模式 - 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2] - 该机制在2024年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 用水大户通过购买再生水降低生产成本,节水先锋能将省下的水权变现 [2] 产能扩张与未来规划 - 日产5万吨的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正加速推进,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投运后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区域战略与行业影响 - 连云港市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再生水利用区域布局 [2][3] - 全市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 智慧监测网络覆盖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通过智能计量表实现非常规水使用量的实时数据采集与监管 [4] - 项目模式实现了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和产业生态深度耦合 [2][4]
从水治理到水经济:广州水投深化国企改革打造绿色转型示范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0:26
公司战略与产业升级 -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锚定双碳目标及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要求,目标是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节水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跃升 [1] - 公司围绕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将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作为改革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优化、场景拓展、产业协同四轮驱动,实现从节水技术实践到节水产业生态构建的升级 [1] - 公司以国家节水行动为统领,助力广州市成功入选国家公共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 [3] 技术创新与工艺革新 - 公司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突破排泥水处理技术瓶颈,使中心城区8间水厂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并创造性开展基于工艺创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成功应用于花都水厂 [1] - 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工业4.0智能水表生产线,年产能达96万台,覆盖90%民用需求,并在计量功能基础上研发可监测部分水质、水压等指标的智能终端,同时加快研发超大口径检测机器人、水下清洗机器人 [2] - 净水厂迈向无废化,21座厂区污泥干化率达到100%,全部获评无废工厂称号,其中7座获评省级清洁生产单位,工艺仿真系统可提前8小时预测出水水质 [3]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水务 - 智慧管网系统通过DMA分区计量、AI预警等技术精准锁定漏点,实现中心城区产销差率连续六年下降,5项漏损治理举措入选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1] - 大坦沙岛、芳村区域2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成功入选水利部公布的39个典型案例 [1] - 通过云计算与大数据双轮驱动,实现业务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及服务便携化,发挥数据要素效应,开展数据资源盘点及应用场景搭建,供水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2]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降耗 - 2024年公司再生水回用率达42%,远超国家2025年再生水回用率30%的目标,再生水用途广泛,包括河涌生态补水、市政环卫、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商业洗车,并成为工业第二水源 [3] - 具体案例包括从化环保能源公司利用明珠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替代传统水源,均禾净水厂为恒运集团白云区天然气发电厂供应再生水 [3] - 公司推进29个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接收管养中心城区共293公里清污分流项目渠箱,实现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 [2] 品牌建设与节水文化推广 - 公司构建生产-回用-服务全链条节水产业体系,中心城区13座净水厂制定再生水利用一厂一策方案,以水效领跑者为目标,强化节水型企业创建成果,树立优秀ESG典范 [3] - 通过加入广东省水经济促进会和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产业联盟等组织,推动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及传统水经济业态绿色转型,探索水经济发展新模式 [4] - 2025年1-6月,通过自来水学堂科普活动68场服务约8.8万人次,沥滘净水厂开展106批次节水教育服务3530人次,水博苑科普基地研学人数超过1.5万人次 [4] 相关ETF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下跌2.03%,市盈率为20.26倍,最新份额为86.4亿份,减少63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972.9万元,估值分位为18.99% [6] - 游戏ETF近五日微涨0.06%,市盈率为47.76倍,最新份额为58.7亿份,增加19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669.1万元,估值分位为70.35% [6]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大幅上涨13.01%,最新份额为9.6亿份,增加1.5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8789.1万元 [6]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上涨5.99%,市盈率达125.24倍,最新份额为3.6亿份,增加3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077.1万元,估值分位为91.7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