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协同
搜索文档
汽车帮热评:十五运火炬传递中的湾区汽车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7:51
当十五运火炬传递广州站的最后一棒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激动的表示自己可以骄傲一辈子的时候,很多评 论都在问,广州汽车的门面除了小鹏应该还有广汽呀,其实,这一次十五运的火炬传递是广州、深圳、 香港、澳门四城同步点燃,而广汽集团的董事长冯兴亚正是在香港的现场进行传递,不过这趟护航圣火 旅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两位车企掌门人,而是代表着广州乃至中国智能汽车。 广州站首创无人驾驶护 火,小马智行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的埃安霸王龙 Robotaxi,零误差完成火种灯护送,这是全运会史 上首次无人驾驶参与火炬传递。 广汽集团更是全程护航,传祺 E9 既是火种采集运输车,又是香港站指 挥车,超 700 台服务用车涵盖纯电、混动等多动力形式,还为港澳定制右舵版车型。 智能出行全面落 地,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的 Robotaxi 开通全运示范专线,衔接场馆、机场和高铁站,形成 "陆空一体" 的智慧接驳网络。 技术创新是核心引擎,从 L4 级自动驾驶的实战验证,到车规级域控制器的自研突 破,彰显湾区汽车 "智" 造的硬实力。 全域协同成发展关键,适配港澳的右舵车型、跨城联动的保障体 系,体现产业对湾区融合的深度响应。 全球化布局清晰可见,以香 ...
连云港构建全域协同的再生水“大循环”
新华日报· 2025-10-03 07:47
徐圩新区水资源循环系统 - 核心系统采用“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精准处理模式,将不同特性的工业废水纳入多条处理线进行精准调配 [1] - 系统具备每天23.2万吨的废水处理能力和每天17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回用,年回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 [1] 水处理技术与经济效益 - 应用双膜回收工艺提升水处理效能,并为周边水环境减负 [2] - 建立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解决小排水量企业再生水使用难题 [2] - 2024年该机制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区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建设约10公里输水管网,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 徐圩新区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日产5万吨,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产生的蒸汽回输至园区化工企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耦合 [2] 智慧监管与政策支持 - 连云港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的非常规水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高效配置和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 - 智慧监测网络与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联动,实现全链条监管 [4] - 政策层面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全市域再生水利用格局 [2][3] - 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实现每一滴水在产业生态中的价值最大化 [2] - 水资源循环再生模式撬动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形成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沿海地区提供“连云港样本” [4]
黄浦江畔,品牌力量启航 | 2025未来商业秀特别回顾
第一财经· 2025-09-30 17:27
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YiMagazine ,作者小财宝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这里是《第一财经》杂志(前身《第一财经周刊》)读者俱乐部,我们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也邀 请你一起探寻明亮的商业世界。 第一财经·2025未来商业秀 在黄浦江上画下句点, 首届品牌力量之夜 圆满落幕! 这是一篇回顾帖: 跟着文字和图片,再次登船, 追寻江风与波光, 夜航中,点亮未来商业的灯塔。 把灵感装进一艘船,驶向未来 欢迎登船——「未来GALA号」!✨ 落日作背景,江风当BGM, 黄浦江秒变秀场。 今年,我们把未来商业秀直接搬上大船! 水上航行五小时? 不,这是一场灵感快闪! 活动不对外售票, 而是尝试将商业影响力最大化, 论坛里跨界碰撞,甲板上热烈派对, 未来商业的帷幕也随之拉开。 2025未来商业秀 金字招牌"未来消费趋势"率先开麦 3场圆桌就地开杠 3个Talk燥动全场 14位品牌大咖参与 晚宴局大家交心又交肾 寻找各行各业破局新解法 线上线下大联动 全网总曝光量1.5亿+ 视频号、抖音、知乎、微博、百家号等 平台同步直播 全网直播观看量400万+ 这些细节,点个赞吧! 看到随处可见的猫猫头 有人问我们: ...
养老有新帮手!工信部民政部推机器人助力,未来这市场要达千亿规模
北京商报· 2025-09-15 22:09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 预计2025-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00亿至1000亿元[1][3] - 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市已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3]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 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 占GDP 6% 预计2035年突破30万亿元 占GDP 10%[3] - 智慧养老产品在7万亿元银发经济中渗透率仅3.8% 存在巨大发展空间[3] - 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 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3]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构建康养产业可信数据空间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计算 可用不可见 可控可计量"[6] - 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AI算法精准预警风险并定制干预方案[7] - 人形养老护理机器人将成智慧康养机器人最优形态 预计2024年底开始陆续量产[8] 企业实践与生态构建 - 链家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我来教防跌倒"等社区助老项目 覆盖老人身心需求[9] - 饿了么"助老e餐"项目在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 优选城市骑士配送兼负安全守护职责[9] - 华方餐饮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 参与起草《北京市养老助餐团体标准》[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从中老年拓展至年轻人 产品形态从胶囊延伸至软糖能量棒等创新形式[11] - 及象教育结合线上加线下模式 满足老年人对有温度有连接学习体系的需求[11] - 适老家居发展两种路径: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或对现有家具进行适配性改造[12] 产业协作平台建设 - "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成为汇聚智慧链接资源的新平台[2] - 北京商报社连续七年举办智慧康养论坛 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1][4] - 全域协同需整合金融科技医疗等多方力量 通过行业破圈实现服务场景全覆盖[4]
智慧康养发力 银发经济开启万亿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9-15 00:57
论坛背景与核心主题 - 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新格局全域康养生态圈”,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制 [1] - 论坛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次论坛上正式成立了“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标志着论坛进入全新阶段 [1] 银发经济规模与前景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的6%,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占GDP的10% [3]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 [3] - 7万亿元规模的银发经济中,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所在 [3] 智慧康养产业发展驱动力 - 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 [3]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1000亿元 [3] - 通过构建康养产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通过康养产品数据化及康养数据产品化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 [6] 全域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 - 需整合金融、科技、医疗和服务等多方力量,通过行业破圈,让康养高效到达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需求场景 [4] - 融合型康养产业可向上游拉动生物医药、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制造业,横向深度融合医疗、家政、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向下游催生新兴职业 [7] - 企业从社区服务、助老餐饮、功能性食品、老年教育、适老家居等维度共同探讨全域康养生态构建路径 [9] 具体技术与产品创新 - 康养机器人朝着人形方向发展,外形动作更接近人类,交互更自然,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预计今年底开始陆续量产各系列家庭服务机器人 [8] -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从中老年人拓展到关注抗疲劳、美容养颜的年轻人,产品形态从胶囊、口服液延伸至软糖、能量棒等创新形式 [10] - 发展适老家居有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和对现有家具进行适配性改造两种路径,适老家居本质是功能性家居,同样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 [11] 企业实践与标准化进程 - 链家扎根社区,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我来教您防跌倒”、公益理发、公益维修等项目,助力打通社区助老“最后一公里” [9] - 华方餐饮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并与北京烹饪协会共同起草了《北京市养老助餐团体标准》,推动相关产业规范化发展 [9]
智慧康养领航 银发经济驶入新航道
北京商报· 2025-09-15 00:57
论坛概况与平台建设 - 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于9月14日在首钢园举办,主题为“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旨在探索中国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 [1] - 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是其连续第七年举办,并作为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及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论坛上正式成立“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该平台旨在汇聚智慧、链接资源,标志着论坛进入新阶段 [1] 银发经济规模与政策背景 -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已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 [3]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6%,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0% [3]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 [3] 智慧康养产业发展与机遇 - 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 [3] - 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为3.8%,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所在 [3]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 [3] 全域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 - 提出“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的观点,需整合金融、科技、医疗和服务等多方力量,通过行业破圈让康养服务高效到达各类场景 [4] - 需解决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医疗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等“各自为战”的问题 [4]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路径 - 通过构建康养产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实现康养产品数据化及康养数据产品化 [6] - 康养产业互联网构建分为三层:基础层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用新规则,中间层应用智能合约和AI代理,应用层创新康养生态和运营模式 [6] - 融合型康养产业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刚性需求,还能通过融合文旅、金融、教育等领域创造新消费需求 [7] 企业实践与生态圈构建 - 链家扎根社区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我来教您防跌倒”、公益理发等社区助老项目,覆盖老人身心需求 [9] - 饿了么“助老e餐”项目已在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优选城市骑士为老人配送餐食并兼负安全守护职责 [9] - 华方餐饮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并参与起草《北京市养老助餐团体标准》以推动产业规范化 [10] -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从中老年人拓展至关注抗疲劳、美容养颜的年轻人,产品形态创新至软糖、能量棒等 [11] - 及象教育结合线上加线下模式,通过国画、书法、声乐等课程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11] - 适老家居发展路径包括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和对现有家具进行适配性改造 [11]
智慧康养引领产业升级,银发经济开启万亿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9-14 18:52
论坛背景与意义 - 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于9月14日在首钢园举办 由北京商报社主办 聚焦"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主题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1] - 论坛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中聚焦康养领域的重要内容 已连续举办七年[1] - 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将成为汇聚智慧 链接资源的新平台 推动康养产业创新发展[1] 银发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 占GDP 6% 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 占GDP 10%[2]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 老年教育 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 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2] - 7万亿元规模的银发经济中 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 存在巨大发展空间[2] 智慧康养技术驱动 - 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 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 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2] - 工信部 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 预计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2] - 人形养老护理机器人是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智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底开始陆续量产各系列家庭服务机器人[7] 全域协同发展模式 - 需整合金融提供支撑力 科技注入创新力 医疗和服务夯实保障力 通过行业破圈让康养高效到达各类需求场景[3] - 过去康养产业存在"各自为战"问题 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 医疗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3] - 构建康养产业互联网 通过基础层区块链技术 中间层智能合约和AI agent 应用层创新康养生态和运营模式[5] 数据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通过释放养老数据价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构建康养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4] - 实现康养产品数据化及康养数据产品化 进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4] - 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驱动 智能决策的数字基座 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根本性转变[5] 融合型康养产业发展 - 融合型康养产业不仅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 还能通过融合文旅 金融 教育等领域创造新消费需求[6] - 作为强大产业枢纽 向上游拉动生物医药 智能硬件 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 横向深度融合医疗 家政 文化旅游等传统服务业[6] - 向下游催生健康管理师 老年旅游规划师等新兴职业 体现"一业兴 百业旺"带动效应[6] 企业实践与创新 - 链家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我来教防跌倒"等社区助老项目 覆盖老人身心需求[8] - 饿了么在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助老e餐"项目 优选城市骑士为老人配送餐饮兼负安全守护职责[8] - 华方餐饮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 与北京烹饪协会共同起草《北京市养老助餐团体标准》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9] - 及象教育结合线上加线下模式 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让线上课程普适便捷 线下有温度有情感[10] - 金隅天坛家具发展适老家居 通过重新设计开发新产品或对现有家具进行适配性改造[10] 功能性食品市场拓展 -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从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中老年人 拓展到关注抗疲劳 美容养颜的年轻人[9] - 全世界有84%的人关注自身体重健康 81%的人关注心理健康[9] - 产品形态从胶囊 口服液延伸至软糖 能量棒等创新形式 强调研发创新 全流程品控与渠道拓展构建竞争力[10]
2025服贸会|智慧康养引领产业升级,银发经济开启万亿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9-14 18:45
论坛概况与核心主题 - 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在首钢园举办 主题为“银发经济新格局 全域康养生态圈” 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 [1] - 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 是服贸会卫生健康板块及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深蓝智库康养产业研究院”在论坛上正式成立 旨在成为汇聚智慧、链接资源的新平台 [1] 银发经济规模与政策背景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 占GDP 6% 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 占GDP 10% [3] - 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市已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 政策导向从“养老”向“享老”转变 [3]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 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 [3] 智慧康养的技术驱动与市场机遇 - 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 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 智慧养老社区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3]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 预计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 [3] - 当前7万亿元规模的银发经济中 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 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3] 全域协同的产业发展路径 - 需整合金融、科技、医疗和服务多方力量 通过行业破圈 让康养服务高效到达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场景 [4] - 构建康养产业可信数据空间被视为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涉及数据价值释放、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及生产关系重构 [5] - 康养产业互联网构建分为三层:基础层利用区块链技术 中间层应用智能合约和AI代理 应用层创新生态和运营模式 [5] 融合型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 - 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无界”的康养融合基础设施 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7] - 融合型康养产业不仅能满足健康医疗等刚性需求 还能通过融合文旅、金融、教育等领域创造新消费需求 [7] - 该产业可向上游拉动生物医药、智能硬件等制造业 横向融合传统服务业 下游催生新兴职业 体现“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 [7] 企业实践与生态构建 - 北京智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人形养老护理机器人研发 预计今年底开始陆续量产各系列家庭服务机器人 [8] - 链家开展社区助老项目 饿了么在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助老e餐”项目 华方餐饮推出养老食堂自助餐模式并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11] - 及象教育结合线上加线下模式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金隅天坛家具通过重新设计或适配改造发展适老家居 [12][13]
北京商报李波涛:全域协同是智慧康养破局关键
北京商报· 2025-09-14 11:35
行业发展趋势与核心观点 - 智慧康养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选项,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迭代[1][4] - 老年需求正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从“通用型”转向个性化,推动智慧康养服务精准升级[4] - 智慧康养通过技术赋能正有效破解行业痛点[1][4] 人口结构与市场需求 - 全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已突破514万[4] - 2024年北京市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68.7万,老年抚养比为36.5%[4] -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分化,需适配“品质型”需求[4] 产业发展路径与关键要素 - 全域协同被视作智慧康养破局的关键,需打破行业壁垒[1][4] - 产业发展需整合多方力量:以金融提供“支撑力”、以科技注入“创新力”、以医疗和服务夯实“保障力”[1][4] - 目标是让康养服务高效、有效地触达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需求场景[1][4] 技术驱动与模式变革 - AI与具身机器人正驱动智慧康养升级,新技术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提升了服务精准度[4] - 技术推动康养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转变[4] - 过去产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如科技设备与适老产品脱节、医疗资源触达居家场景途径不畅[4] 未来展望与行业角色 - 未来将推动智慧康养从政策愿景走向产业实景、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协同”[5] - 目标是共同构建更有温度、更具品质的银发经济新格局[5] - 相关机构将继续扮演产业“观察者、连接者、推动者”的角色,以专业客观视角记录行业成长[5]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