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配置

搜索文档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水清岸绿业态新
人民日报· 2025-07-14 08:38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工程实施 -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通过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实现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2025年补水任务于2月启动并于7月初顺利完成[1][2][3] - 补水水源累计达7.88亿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142%,涉及长江水、黄河水、永定河水等多路水源协同调度[3] - 水利工程体系包括南水北调、引黄济津等实现跨区域水资源调配,通过闸门协同控制与监测技术保障水流有序贯通[3][4] 生态效益与水文改善 - 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水面面积增加或保持稳定,河道地表水质明显改善,2022-2024年总入渗水量达5.31亿立方米[6] - 地下水水位回升影响范围最远达4.31公里,河北东光县古井水深恢复至6米,沿线58.14万亩农田实现地下水灌溉置换[2][6][8] - 补水工程减少深层承压水开采,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同时冲刷河道减少淤积改善水生态环境[8] 沿线经济与产业带动 - 运河贯通催生乡村旅游新业态,河北油坊口村发展农家休闲游园,山东嘉祥县培育户外运动与生态休闲产业[2][6] - 河北大名县整合古城景点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特色民宿与沉浸式演艺,客流增长带动住宿业升级[6] - 各地推动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及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6][7] 可持续治理与系统规划 - 补水工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北延等工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保障沿线用水需求[8] - 针对黄河北段缺水问题实施生态补水与水源置换,黄河南段侧重水质改善与生态保护[9] - 水利部门开展"清四乱"行动严格管理河湖活动,系统推进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及航运绿色发展[9]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 水清岸绿业态新(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14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 202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于2月启动,3月21日实现全线过流,7月初顺利完成,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1] - 补水集中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等,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涵养生态等多种功能 [3] - 水利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京津冀鲁4省份,统筹调度长江水、黄河水、永定河水、滦河水、当地雨水、再生水,截至7月1日累计补水7.88亿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142% [3] 水资源配置与补水机制 - 跨流域配置水资源,多路水源合力补水,南水北调、引黄济津、引滦工程、官厅水库等水利工程相互配合,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配置 [4] - 在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黄河水和长江水相汇,经过倒虹吸工程入南运河 [3] - 采用"人工+无人机+视频监控""夜间巡查+监督性监测"等举措,实时监测各断面流量,确保下游有足够下泄水量 [4] 生态与经济效益 - 2022年至2024年,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均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水面面积较补水前有所增加或保持稳定,河道地表水质明显改善 [6] - 补水影响范围最远达到4.31公里,总入渗水量达5.3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回升 [6] - 沿线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如河北东光县油坊口村打造农家休闲游园,山东嘉祥县培育户外运动、生态休闲产业 [2][6] 可持续治理与未来规划 - 补水工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和引黄供水同步开展,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剂余缺,实现空间均衡 [8] - 大运河沿线累计引水2.56亿立方米,用于置换58.14万亩农田灌溉取用地下水,完成计划置换深层地下水灌溉面积的126% [8] - 水利部门将着力改善河道水系、完善防洪排涝功能、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航运绿色发展,保护好大运河 [9]